跳到主要內容

陳茂峰﹕港府扶按證一把 料步港鐵上市後塵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9日 06:35
2017年05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坊間討論政府公共年金集中在技術問題上,例如男女每月年金金額(派發率)不同、派發沒有通脹調整、105身故保障不足夠兼不能一次過收取等等。政府當然考慮過這些安排,現在採用最簡單(plain vanilla)的年金,皆因不想承擔更多的營運風險。
男女劃一派發 有大幅補貼風險
男女劃一派發率,控制不了投保的男女比例,有性別偏差風險。精算預計應該是男性參與度較女性高。萬一投保的女性比例遠超精算預計,政府是要大幅補貼,於是寧可甘冒大不韙「歧視女性」。隨通脹調整派發率,即是引入通脹風險,增加年金的現金流管理難度;也要求投資組合更優化,能夠跑贏通脹,增加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風險/考驗(不是投資風險)。105身故保障要按月不變派發而不是一次發清,就是要保持每月現金流穩定、可控,減少對投資資金的衝擊。
這幾個問題,105是最有彈性,是賺多賺少問題,可以酌量提高。其他牽涉到可能虧損的財政黑洞問題,相信政府不會讓步。其實現在以簡單4%內部回報率設計的年金,政府包底的風險非常低。如果年均投資回報能做到7%以上,資金池愈滾愈大,現金流不是問題,這盤生意價值就無與倫比。
討論技術問題,是見樹不見林。我更有興趣是頂層設計是否合理,背後有什麼機關盤算。為什麼是由按揭證券公司負責公共年金?政府不願承擔所謂財政黑洞的全民退保,為什麼不抗拒同樣可以成為財政黑洞的公共年金?公共年金是否可以替代全民退休保障?強積金、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公共年金……退休保障碎片化,是什麼邏輯?
按揭證券公司是外匯基於1997年3月成立的全資公司,肩負三大使命:促進銀行業界穩定、促進市民置業安居、促進本地債券市場發展。按揭證券公司業務本來是圍繞按揭有關,包括按揭證券化的融資收購和發債、提供按揭保險、安老按揭等等。公共年金與按揭證券公司業務沾不上邊,為什麼會歸按揭證券公司負責?
按證公司2011年後業績走樣
當年政府(通過外匯基金)注資20億元成立按揭證券公司,如果羽翼漸豐,終有一天可以步港鐵(0066)後塵上市。現在按揭證券公司淨資產90.68億(2015年底資料),表面看是成績不錯,足夠條件上市。但仔細看清楚按揭證券公司的業績,股東應佔溢利在2011年達到12.55億港元高峰後,便矮仔行樓梯。2012年至2015年溢利分別是11.25億、9.82億、7.46億及7.25億。2016年還未有全年報告,上半年溢利2.96億,較2015年同期下跌了12.36%;相信2016年溢利會不如2015年。一年不如一年,這盤數就不好看。
政府把公共年金放在按揭證券公司(或它屬下新成立公司),扶它一把,壯大它的業務,走港鐵上市的路,為外匯基金創造財富,應該是大概率事件。按揭證券公司的公告只說「終身年金」而不說「公共年金」,未始無因。這樣的鋪排,對社會是喜是悲,要請教高明。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