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凌勝利:習近平時期中國的朝鮮半島安全觀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9日 06:35
2017年05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雖然美國揚言的對朝軍事行動目前並未實行,但朝鮮半島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並未改變,半島擦槍走火的可能性顯著增加。作為朝鮮半島的鄰國,中國在美朝之間兩頭受氣,在朝韓之間也是左右為難。對於朝核問題、薩德問題這些影響中國與朝韓關係、東北亞局勢的安全問題,中國如何看待?這就需要了解中國對朝鮮半島的安全觀。


總體安全觀和亞洲新安全觀

十八大以來,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不僅在安全機制方面創設了國家安全委員會、推動了軍隊領導機制改革,還在安全觀念方面提出了「總體安全觀」和「亞洲新安全觀」。


「總體安全觀」是新安全觀在新世紀的重要發展,涉及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


「總體安全觀」的提出對於中國安全觀念的革新具有多重意義。一是實現了國際安全與國內安全的統籌:以往中國的新安全觀主要針對的是國際安全問題,而「總體安全觀」要求實現國際國內安全的統籌,更加關注中國與國際社會在安全上的關聯。二是注重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統籌:當今世界,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實現一國的安全需要以更加宏大的視野來關注諸多安全問題。三是謀求國家安全與國民安全的統籌:「總體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涉及的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等也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


如果說「總體安全觀」主要論述安全的具體領域,「亞洲新安全觀」則側重安全的實現路徑謀劃。「亞洲新安全觀」是一個系統概念,其秉持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理念既內含對「亞洲安全」的全新理解,也包括了對實現「亞洲安全」的目的、手段、方式的思考。「亞洲新安全觀」的提出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大舉措。


朝鮮半島安全涉4方面

「總體安全觀」和「亞洲新安全觀」,有助於了解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從「總體安全觀」來看,朝鮮半島安全涉及至少軍事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核安全4個方面。無論是朝核問題還是薩德問題,都關係到中國的軍事安全,朝核問題有可能激化各國之間的矛盾,使中國面臨的軍事安全威脅增加。薩德問題則直接關係到中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是傳統軍事安全的顯著體現。


從經濟安全來看,韓國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兩國之間經濟相互依存密切加深,朝鮮則蘊涵着大量的經濟發展潛力,一旦實施改革開放,對於盤活東北亞經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從生態安全來看,中朝山水相連,不管是朝鮮發生核泄漏還是朝鮮半島生亂,對於中國的生態安全都有影響。特別是朝鮮許多重要軍事設施就部署在中朝邊境附近,一些敏感的核設施也離中國不遠。以往朝鮮進行核試驗,中國東北都每每存在震感,民眾更是提心吊膽。


從核安全來看,朝核問題加劇了中國周邊核泄漏的危害。薩德系統則會對中國核打擊能力構成衝擊,朝韓之間圍繞核武器的激烈對抗更使中國周邊地區存在「核多米諾效應」的風險。


以朝鮮發展推動棄核

基於「亞洲新安全觀」的視角,「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念也在朝鮮半島得到了顯著體現。一是中國與朝鮮半島各國存在共同安全,這就意味着各國在改進自身安全的同時不應損害其他國家安全,否則就會形成安全上的零和博弈。在薩德入韓這一問題上,中國之所以一直持反對態度,其理由之一便是韓國不能為了自己的安全而損害鄰國的安全,况且薩德對於韓國的安全改善十分有限甚至是適得其反。


二是從綜合安全視角來看,中國是基於多領域、多主體的視角來看待朝鮮半島的安全,要關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諸多領域,加強軍事安全與經濟安全的協調,實現國家安全與國民安全的高度統籌。


三是從合作安全視角來看,中國一貫主張通過合作手段來解決朝鮮半島的安全問題,無論是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還是規勸韓國不要採取武力對抗的不宜舉措,中國都始終認為合作才是解決朝鮮半島安全問題的出路所在,因而堅決反對半島生戰生亂。


四是從可持續安全視角來看,中國主張將安全與發展相結合。對於解決朝核問題的一籃子計劃,其核心在於以朝鮮發展推動朝鮮棄核。要給予朝鮮一定的發展時機,使朝鮮多嘗嘗經濟發展的甜頭,才能夠降低朝鮮對核武器的訴求,進而最終推動朝鮮棄核。


不能僅以傳統思維理解中國安全觀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中國對朝鮮半島的安全觀是多元複雜的,顯然不能僅僅以「朝鮮半島是中國的戰略緩衝」這一傳統的地緣政治安全思維來理解中國的朝鮮半島安全觀。受中國對朝鮮半島安全觀的影響,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也具有綜合、多元、可持續的屬性,這也要求中國非常謹慎地處理朝韓關係、中美關係,加強安全政策、經濟政策、環境政策等的協調,在國民利益、國家利益、國際利益之間實現多元協調。


作者是中國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

[凌勝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