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因兒子兩年前出生後開支大增,太太轉半職方便照顧,令劉先生(35歲)現時幾近成「月光族」,尤幸擁有不少資產,但仍希望兩年內可買入500萬元以下物業自住。另一擔心是由於他們的資產大多是人民幣或股票,配置資產可怎樣安排令資產平穩增長。
劉先生希望在兩年內買入500萬元物業自住,以現金資產水平(首期及相關費用)及月薪水平來說,是沒甚難度;由於他們每月幾近沒盈餘,日後供樓開支應不多於租樓支出的八成(即約13,000元),以預留空間給差餉、地租及管理費等;兩年內加薪幅度約4600元,若在這增幅中預留2000元供樓,料可應付15,000元的支出,所以置業方向以三成首期計算,約為170萬元,承造30年按揭,以2.5%年利率計算,每月供款14,000元,最低月薪要求34,000元。所以,劉先生最大課題是如何令現時200多萬元資產能穩健地配置。
人幣定存到期 換回港元作首期
他存有約120萬港元(近60%)是人民幣定期,港股約50萬元(24%);人幣匯價短期內仍難望大升,港股亦因內地及本港經濟較弱面臨風險,所以均需要減持以降低風險。置業是預計兩年內的事,亦需動用170萬元,筆者建議預留人民幣部分作置業首期資金,定期存款期滿時取回款項、匯回香港,因內地有外匯管制,需要一點時間,建議劉先生盡快「啟動工程」。
此外,將26萬元留作現金儲備(6個月的生活費)作安全網,由於劉先生只有15萬元現金,建議沽出部分股票,順道重整投資組合。港股方面,以現時市况,最大機會是窄幅上落,所以建議暫時只保留公用股、收息股以減低波幅;另一選擇是採用成熟市場股票基金、配以環球投資級別債券。至於資產配置方面,可參考較低風險組合,並持盈保泰,公用股及收息股佔30%;美國藍籌股票基金佔20%;成熟市場股票基金佔30%;環球投資級別企業債券佔20%。
應為兒子儲備教育經費
筆者在此亦帶出一個議題,劉先生亦要為兒子儲備一筆教育經費,這個部署愈早實踐愈好。舉例說:如果現在每月投放2000元至投資項目增值,假若年回報是6厘,16年後可滾存至64萬多元,但如果3年後才開始,同樣的效果需每月儲蓄額增至2700元,需增35%的投資。所以筆者建議劉先檢視家庭支出細項,看看有沒有可節省的空間。日後加薪時亦不要忘記加大儲蓄額。
鄺翠玲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 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鄺翠玲 理財信箱]
劉先生希望在兩年內買入500萬元物業自住,以現金資產水平(首期及相關費用)及月薪水平來說,是沒甚難度;由於他們每月幾近沒盈餘,日後供樓開支應不多於租樓支出的八成(即約13,000元),以預留空間給差餉、地租及管理費等;兩年內加薪幅度約4600元,若在這增幅中預留2000元供樓,料可應付15,000元的支出,所以置業方向以三成首期計算,約為170萬元,承造30年按揭,以2.5%年利率計算,每月供款14,000元,最低月薪要求34,000元。所以,劉先生最大課題是如何令現時200多萬元資產能穩健地配置。
人幣定存到期 換回港元作首期
他存有約120萬港元(近60%)是人民幣定期,港股約50萬元(24%);人幣匯價短期內仍難望大升,港股亦因內地及本港經濟較弱面臨風險,所以均需要減持以降低風險。置業是預計兩年內的事,亦需動用170萬元,筆者建議預留人民幣部分作置業首期資金,定期存款期滿時取回款項、匯回香港,因內地有外匯管制,需要一點時間,建議劉先生盡快「啟動工程」。
此外,將26萬元留作現金儲備(6個月的生活費)作安全網,由於劉先生只有15萬元現金,建議沽出部分股票,順道重整投資組合。港股方面,以現時市况,最大機會是窄幅上落,所以建議暫時只保留公用股、收息股以減低波幅;另一選擇是採用成熟市場股票基金、配以環球投資級別債券。至於資產配置方面,可參考較低風險組合,並持盈保泰,公用股及收息股佔30%;美國藍籌股票基金佔20%;成熟市場股票基金佔30%;環球投資級別企業債券佔20%。
應為兒子儲備教育經費
筆者在此亦帶出一個議題,劉先生亦要為兒子儲備一筆教育經費,這個部署愈早實踐愈好。舉例說:如果現在每月投放2000元至投資項目增值,假若年回報是6厘,16年後可滾存至64萬多元,但如果3年後才開始,同樣的效果需每月儲蓄額增至2700元,需增35%的投資。所以筆者建議劉先檢視家庭支出細項,看看有沒有可節省的空間。日後加薪時亦不要忘記加大儲蓄額。
鄺翠玲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 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鄺翠玲 理財信箱]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