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廉政公署犯罪得益小組去年成功凍結超過3000萬港元資金,較前年大增逾六成。另外,廉署明日起將首次舉辦財務調查國際研討會,會議為期兩日,先後以「財務調查」及「資產返還」為主題,講者包括聯合國、美國聯邦調查局及內地中央紀委監察部代表等。
廉政公署在2010年成立犯罪得益小組,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處理限制、披露及沒收資產的工作。犯罪得益小組去年凍結了約3195萬港元資金,較前年的1965萬港元,大增逾六成;另外,法庭前年亦處理廉署5宗褫奪可變現資產、即資產返還的申請,總金額逾2.3億港元;至去年,則同樣處理5宗申請,金額增加逾6億至近8.9億元。
被追回財產將撥歸庫房
廉政公署執行處助理處長唐永德指出,案件經前線人員完成調查、並經法庭裁定有罪後,小組會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賦予的權力,追討罪犯的犯罪得益。他指出,小組獨立於前線調查人員,會透過財務調查,追查資金所在地;近年曾與海外國家合作,成功找出罪犯的犯罪得益,其後向法庭申請充公令,褫奪罪犯涉及的可變現資產,成功追回的資產將會交還政府。
他表示,若涉及海外國家的個案,則要較多時間處理,因兩國或地區的司法制度不同,增加了文件往來等程序。
廉署在2011年成立法證會計組,共有11名成員,各人具備專業法證會計經驗,向前線調查人員提供支援,亦需要撰寫專家證人報告等。署理總法證會計師吳啟平指出,涉及海外國家的資產返還工作令財務調查難度增加。
他留意到,以往逃避追查的手法主要是以現金存入銀行帳戶,但近年罪犯手法漸見聰明,例如以10個假帳戶掩飾幕後主事人,或利用金融衍生產品買賣掩飾。
辦財務調查研討會 全球百組織出席
廉政公署將於明日起一連兩日召開財務調查國際研討會,分別以「財務調查」及「資產返還」為主題,講者包括刑事檢控專員楊家雄、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事處條約事務司Dimitri Vlassis、美國洛杉磯聯邦調查局助理特工主管David Nanz及中央紀委監察部國際合作局副局長蔡為等,共有244名來自全球100個組織的人士登記出席。
廉政公署在2010年成立犯罪得益小組,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處理限制、披露及沒收資產的工作。犯罪得益小組去年凍結了約3195萬港元資金,較前年的1965萬港元,大增逾六成;另外,法庭前年亦處理廉署5宗褫奪可變現資產、即資產返還的申請,總金額逾2.3億港元;至去年,則同樣處理5宗申請,金額增加逾6億至近8.9億元。
被追回財產將撥歸庫房
廉政公署執行處助理處長唐永德指出,案件經前線人員完成調查、並經法庭裁定有罪後,小組會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賦予的權力,追討罪犯的犯罪得益。他指出,小組獨立於前線調查人員,會透過財務調查,追查資金所在地;近年曾與海外國家合作,成功找出罪犯的犯罪得益,其後向法庭申請充公令,褫奪罪犯涉及的可變現資產,成功追回的資產將會交還政府。
他表示,若涉及海外國家的個案,則要較多時間處理,因兩國或地區的司法制度不同,增加了文件往來等程序。
廉署在2011年成立法證會計組,共有11名成員,各人具備專業法證會計經驗,向前線調查人員提供支援,亦需要撰寫專家證人報告等。署理總法證會計師吳啟平指出,涉及海外國家的資產返還工作令財務調查難度增加。
他留意到,以往逃避追查的手法主要是以現金存入銀行帳戶,但近年罪犯手法漸見聰明,例如以10個假帳戶掩飾幕後主事人,或利用金融衍生產品買賣掩飾。
辦財務調查研討會 全球百組織出席
廉政公署將於明日起一連兩日召開財務調查國際研討會,分別以「財務調查」及「資產返還」為主題,講者包括刑事檢控專員楊家雄、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事處條約事務司Dimitri Vlassis、美國洛杉磯聯邦調查局助理特工主管David Nanz及中央紀委監察部國際合作局副局長蔡為等,共有244名來自全球100個組織的人士登記出席。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