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韓國明天舉行總統大選,普遍預料在二三十歲青年(稱為「2030世代」)隨着彈劾朴槿惠風波而燃起對時政參與熱情,明日(9日)的投票率將攀升。2030世代受制客觀環境,被迫放棄戀愛、結婚和生育,被稱為「三棄世代」,但韓國主流政客卻未有重視,今屆大選的候選人亦鮮有具體方案。一批青年正為直接議政蠢蠢欲動,務求組黨參政,化解切身難題與扭轉時弊。
明報記者 何麗玲
上周日,一群青年聚集在光化門廣場,針對5月9日大選,向各主要候選人提出選舉訴求:削減五成大學學費、爭取最低時薪由6030韓圜(約41.4港元)增至1萬韓圜(約68.6港元) 、解決青年失業問題、政府增設青年部門處理青年問題等。
就業住屋問題嚴重﹕無暇追夢
一些在政治方面較為進取的青年則認為求人不如靠自己。在燭光集會期間贏得關注的「青年黨」去年10月底開始籌組政黨,提出「青年人渴望的政治,青年人自己直接爭取!」的口號。他們在首爾、釜山、大邱等5地有逾1000名成員。雖然成員以低下階層學生為核心,連租辦事處的資金都欠奉,但希望在今年內完成組黨,爭取青年權益。其事務組長張松會對本報說:「韓國有的是令青年生活沉重的社會。就業問題嚴重,為買樓而生活艱難。此外在競爭社會裏,沒有追求個人夢想、改變生活的餘裕。這是個為了生存、每日營營役役的社會。我們認為,改變政治和為了政治均勢,需考慮更多現實方案。」另一平均年齡27歲的韓國當今最年輕政黨「我們未來黨」也在3月5日創黨大會上矢言要汰舊立新:「充斥不安與不平等的殘舊政治體制引擎,一定要換掉。」
整體失業率3.7% 青年9.8%
韓國有逾5172萬人口,20歲至39歲青年佔近1425萬人。他們普遍面對就業、住屋、低工資難題,也關心大學自主、大學學費、社會公平等問題。最新數據顯示,韓國15至29歲青年受僱率僅41.8%。韓國2016年整體失業率3.7%,青年失業率卻高達9.8%;全韓國的失業者中更有14.4萬人「從未就業過」,是繼1999年6月以來最多,當中11.4萬是20至29歲人士。韓國公立大學學費一年421萬韓圜(約2.9萬港元),私立737萬韓圜(約5萬港元)。許多大學生為了掙學費、生活費,普遍課餘都要打工。有非正式統計指出,1/4學生要做兼職。
五大候選人均有就青年議題提出政策,目前支持度大幅拋離對手20個百分點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矢言要創81萬個職位,落實義務聘用青年,並打算由國家補貼聘用青年的中小企。不過,各候選人的青年政策被批評未能解決核心問題和篇幅太少——《京鄉新聞》截至4月17日的統計,各候選人談政策的5217條報道中,論及青年的不到0.99%;安哲秀談得最多亦只18次,文在寅僅有5次。
「韓國青年聯合會」前代表尹熙淑(音譯)接受本報訪問稱,預計經歷燭光集會後的今次大選,青年投票率會高企,而長遠來說,年輕人可能會參政。韓國預定明年6月13日舉行地方議會議席選舉。韓國規限總統參選人必須年滿40歲,可是要參加國會和地方選舉,只要25歲便可。尹熙淑說:「我想,青年人為了解決自身問題,明年會直接挑戰地方選舉。」她指2013年底由大學生牽頭、以大字報形式呼喚大眾關注時弊的跨年〈您安好嗎?〉大字報浪潮,就是韓國人渴求改變社會的事例。她指出,有分析認為,去年國會選舉20至29歲年齡層的投票率比起2012年大選,升幅多達11%,是導致國會「朝小野大」(執政黨席位少於在野黨)的成因。
明年地選 料年輕挑戰者眾
關注青年問題的江原道翰林大學社會學教授申慶雅(音譯)表示,「認為青年人對政治漠不關心是錯覺」。她向《東亞日報》說:「年輕人通過互聯網、社交網絡接收相關資訊,對政治情况很清楚,只是對既成事實的政治不信任和不存寄望罷了。」首爾大學政治外交學系教授朴元鎬說:「通過街頭政治實踐,20來歲青年的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水平變得非常高(認為政治參與可影響政府)……隨着他們擺出強勁的選舉參與意志,政治參與模式也在丕變。」
明報記者 何麗玲
上周日,一群青年聚集在光化門廣場,針對5月9日大選,向各主要候選人提出選舉訴求:削減五成大學學費、爭取最低時薪由6030韓圜(約41.4港元)增至1萬韓圜(約68.6港元) 、解決青年失業問題、政府增設青年部門處理青年問題等。
就業住屋問題嚴重﹕無暇追夢
一些在政治方面較為進取的青年則認為求人不如靠自己。在燭光集會期間贏得關注的「青年黨」去年10月底開始籌組政黨,提出「青年人渴望的政治,青年人自己直接爭取!」的口號。他們在首爾、釜山、大邱等5地有逾1000名成員。雖然成員以低下階層學生為核心,連租辦事處的資金都欠奉,但希望在今年內完成組黨,爭取青年權益。其事務組長張松會對本報說:「韓國有的是令青年生活沉重的社會。就業問題嚴重,為買樓而生活艱難。此外在競爭社會裏,沒有追求個人夢想、改變生活的餘裕。這是個為了生存、每日營營役役的社會。我們認為,改變政治和為了政治均勢,需考慮更多現實方案。」另一平均年齡27歲的韓國當今最年輕政黨「我們未來黨」也在3月5日創黨大會上矢言要汰舊立新:「充斥不安與不平等的殘舊政治體制引擎,一定要換掉。」
整體失業率3.7% 青年9.8%
韓國有逾5172萬人口,20歲至39歲青年佔近1425萬人。他們普遍面對就業、住屋、低工資難題,也關心大學自主、大學學費、社會公平等問題。最新數據顯示,韓國15至29歲青年受僱率僅41.8%。韓國2016年整體失業率3.7%,青年失業率卻高達9.8%;全韓國的失業者中更有14.4萬人「從未就業過」,是繼1999年6月以來最多,當中11.4萬是20至29歲人士。韓國公立大學學費一年421萬韓圜(約2.9萬港元),私立737萬韓圜(約5萬港元)。許多大學生為了掙學費、生活費,普遍課餘都要打工。有非正式統計指出,1/4學生要做兼職。
五大候選人均有就青年議題提出政策,目前支持度大幅拋離對手20個百分點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矢言要創81萬個職位,落實義務聘用青年,並打算由國家補貼聘用青年的中小企。不過,各候選人的青年政策被批評未能解決核心問題和篇幅太少——《京鄉新聞》截至4月17日的統計,各候選人談政策的5217條報道中,論及青年的不到0.99%;安哲秀談得最多亦只18次,文在寅僅有5次。
「韓國青年聯合會」前代表尹熙淑(音譯)接受本報訪問稱,預計經歷燭光集會後的今次大選,青年投票率會高企,而長遠來說,年輕人可能會參政。韓國預定明年6月13日舉行地方議會議席選舉。韓國規限總統參選人必須年滿40歲,可是要參加國會和地方選舉,只要25歲便可。尹熙淑說:「我想,青年人為了解決自身問題,明年會直接挑戰地方選舉。」她指2013年底由大學生牽頭、以大字報形式呼喚大眾關注時弊的跨年〈您安好嗎?〉大字報浪潮,就是韓國人渴求改變社會的事例。她指出,有分析認為,去年國會選舉20至29歲年齡層的投票率比起2012年大選,升幅多達11%,是導致國會「朝小野大」(執政黨席位少於在野黨)的成因。
明年地選 料年輕挑戰者眾
關注青年問題的江原道翰林大學社會學教授申慶雅(音譯)表示,「認為青年人對政治漠不關心是錯覺」。她向《東亞日報》說:「年輕人通過互聯網、社交網絡接收相關資訊,對政治情况很清楚,只是對既成事實的政治不信任和不存寄望罷了。」首爾大學政治外交學系教授朴元鎬說:「通過街頭政治實踐,20來歲青年的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水平變得非常高(認為政治參與可影響政府)……隨着他們擺出強勁的選舉參與意志,政治參與模式也在丕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