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譚新強﹕聰明的北水重投匯控懷抱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5日 06:35
2017年05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看市特別準,發現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機會。最重要一個是記憶體行業(DRAM/NAND)正進行一次paradigm shift,由過度競爭、周期性、利潤微薄、低PE的大宗商品行業,變為一個近乎寡頭壟斷、長期增長、利潤豐厚的超高科技行業;因此估值或可升一倍以上。最重要是三星,近日不斷創新高,已近2.3百萬韓圜,但PE仍只9倍不到!


投資AI股 可買記憶體行業 

很多人誤解所有芯片公司都是一樣的,股價同升同跌。我分析過怎樣用投資者角度看AI,雖然GPU發展可說是AI突破的催化劑,但最大的兩家Nvidia和AMD,股價都已升了太多,變得昂貴。所以周二AMD出完業績後股價暴跌一點也不意外。我早已獲利離場,現正耐心等候再買入機會。


早前建議買入DRAM/NAND公司:三星、Hynix、Western Digital和Micron,指出這才是投資AI的最好方法。不少人反對,認為AI發展跟記憶體無關(無知),更有些人說電力公司才是最大贏家(可笑)!事實勝於雄辯,近日記憶體公司股價一枝獨秀,遠遠拋棄所有邏輯和傳感器等芯片公司。


看對的第二個大趨勢就是中國必須從「供給側」轉到「需求側」刺激政策。正式口號還未改,但政策重心已轉移,最佳行動證明就是取消了13%級別增值稅。現又傳將大幅減低個人所得稅;希望盡快設子女免稅額及其他養孩補貼。


國策重心轉至「需求側」 利消費股

近日不少中國消費股都非常強勁。A股低迷,但消費龍頭如茅台仍有不俗表現。消費老大阿里逼近歷史高位仍然看好。騰訊(0700)亦可算是消費股,也升了28%,但稍嫌比阿里貴。旅遊是我最看好的消費行業,增長率長期遠高於GDP,但賺錢不容易。一直等待攜程的營運利潤反彈,去年終升至16%,但仍遠低於其策略股東Priceline的30%,希望今年再進步。股價亦終突破50美元的阻力位,有望升至60美元吧。香港亦有一些旅遊相關股票,較喜歡中國航信(0696),擁有最多人用的航班App,收入有不少增長空間。


嚴管理財產品 成內銀股近期「陰影」

另一個周期性看好的板塊,但今年升得較少的是銀行。美國的「特式再通脹交易」有點漏氣,上月GDP增長只0.7%,非常弱。中國銀監、證監、保監齊出手嚴管理財產品等金融亂象,是好事,但成為短期銀行股陰影。內銀第一季業績其實不錯,但股價沒反應,看來還需再整固一段時間,主要看那些「危企」案怎樣發酵。


匯控股票也休息了整整一季;上次業績前我建議先賣出,之後股價果然跌了一成。當時我定下兩個反彈的先決條件,第一是加快更換管理層。喜見終有新董事局主席人選杜嘉祺(Mark Tucker),他原是友邦CEO,在友邦的成績有目共睹,竟願減薪兼「升上神枱」,有點奇怪。他上任後才開始尋找新CEO,到時才知他是否真的甘心做一個非執行主席,還是仍將非常hands on。


第二個條件就是全球貿易復蘇。匯控是全球最大的貿易融資銀行,特朗普上台時投資者擔心保護主義抬頭,但最近全亞洲的出口數據都比預期好,韓國同比升24%,連香港都升了16%;中國正變成愈來愈多消費品的終站,而非加工中轉站。


換高層減磅見效 匯控或上試70元

匯控第一季業績全面較預期好,最大亮點是經多年「減磅」,撤出18個國家,賣掉近百個業務,收入終開始回升,雖只有2%,但已比預期的跌9%好得多。連交易收入都升了29%,比大部分華爾街投行都好,估計因為受惠於今年美元弱勢。


另美國聯儲局雖決定不加息,但市場預期6月加息的概率已升至90%。匯控早已增加對美息的敏感度,每加息0.25厘,匯控將多賺17億美元。


北水又再證明是聰明錢。去年抄底買入大量匯控,今年初在高位獲利賣出。北水在4月又突然買入近50億港元,躍上成交榜首位。這次匯控極可能再上試70元,升穿的機會也頗高。


(中環資產持有匯控、友邦、騰訊、中國航信、阿里、攜程、貴州茅台、三星、Hynix、Micron、Priceline、Western Digital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