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評中國首國產航母 法智庫﹕着眼防禦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2日 06:35
2017年05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上月26日在大連造船廠順利下水,目前正在舾裝。而法國一個智庫指,這艘新航母對中國意味着一個大躍進,但從航母的建造來看,依然屬於1950年代設計的裝備,目前只是着眼於防禦。


屬1950年代設計 與美差幾十年

法國國際戰略關係研究所(IRIS)網站,4月28日發表高級研究員讓-樊尚·布里塞(Jean-Vincent Brisset)《介於國家創新和國際落後之間的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的文章,新華社引述文章內容稱,從技術角度看,這艘航母是中國有史以來的最龐大軍艦。從另一方面來看,該航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啟發。對於北京來說,這艘新航母意味着一個大躍進,但從建造來看,依然屬於1950年代設計的裝備。


文章指該航母沒有彈射器,從技術和實戰的觀點來看,這表明它是相當局限。還有,使用柴油限制了能否持續在海上航行,因為它需要定期加油。但從有利的方面來看,柴油可讓航母隨意休整待命,正如法國航母「戴高樂」號一樣;而核動力航母每五六年就要停止運行18個月,常規動力航母每二三年只需休息幾個月的時間。


沒彈射器用柴油 難負重型武裝

在軍事上,北京是想要在一定的區域內(南海、東海、甚至部分太平洋區域)控制或禁止任何敵對力量的存在,這也是中國擁有航母的理由。第一艘航母是用來學習的,而新航母則是旨在真正用於實戰的航母。


不過,一些技術原因阻礙中國新航母動用擔負進攻使命的重型武裝飛機,目前只是着眼於防禦能力。文章還稱,中國新航母與美國的相比,在設計上相差幾十年,飛機和執行任務的能力仍處於下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