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廣闊多樣 續增持A股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2日 06:35
2017年05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滬港通及深港通分別於2014年及去年啟動,本港基金經理投資內地A股亦更加便利;事實上,由於A股上市公司數目逾3000間,市場深度更勝港股,為向來重視選股的劉國傑帶來更多機會,「中國真正做得好、管理得好的公司並不是很多,不過,A股可選擇的層面的確廣闊多樣」。坐言起行,「首域中國增長基金」近年一直增持A股,A股現佔該基金總值的比例達22%,劉國傑表示,未來仍會繼續積極在A股尋寶。


明報記者 葉創成

中國證監會於去年1月初曾在A股推出熔斷機制,即當滬深300指數單日跌幅達5%便暫停交易15分鐘;跌幅達7%便暫停交易直至收市,等下一個交易日復市才可繼續交易。熔斷機制的原意,是給投資者冷靜期,以免恐慌情緒蔓延令市場波動;然而事與願違,當A股「熔斷」停市後切斷資金的流動性,反而擴大市場恐慌情緒而加快沽貨。


去年初A股熔斷急跌 乘機低吸

結果熔斷機制在去年1月4日出台首日,滬深300指數已觸及5%及7%的跌幅而引發「熔斷」全日停市;雖然在其後2個交易日該指數曾反彈,惟到了1月7日,該指數僅開市半小時已下跌7%,再次觸發「熔斷」全日停市。在熔斷機制出台短短第4個交易日內,滬深300指數大跌11.7%,在股民及輿論巨大壓力下,中證監當日宣布暫停實施熔斷機制。事件令市場出現信心危機,滬深300指數未有即時止瀉,於去年2月29日最低跌至2821點始見底。


價值投資者往往擅於人棄我取,在市場不理性暴跌時把握低吸良機。在是次專訪中,劉國傑透露,在去年1月初A股熔斷急跌期間,旗下基金曾入市買貨,他回憶說:「熔斷對我們來說是機會。在1987年香港股災期間亦試過停市4日;熔斷令A股停市,其實也是發展中市場的必經階段。A股向來由散戶主導,比較情緒化,股價升跌往往不理會基本因素,我們認為此點既可以是壞事,亦可以是好事,例如去年初A股因為熔斷而大跌,反而為長線投資者帶來買貨的機會」。


隨着內地經濟向好,企業盈利回升,滬深300指數於去年3月至12月反覆向好,去年底收報3310點,較低位回升17.3%,與期內恒指表現相若。不過,踏入今年卻是另一番景象,港股首4個月升勢如虹,累積升幅達11.8%,恒指上周再創逾20個月高位;惟滬深300指數上周收報3439點,年 初至今僅上升3.9%;而以傳統行業股份為主的上證指數上周四最低報3097點,較去年底收市價3103點更低,周五略為反彈收報3154點,今年以來僅微升1.6%。


A股今年以來表現失色,各主要指數單計上月更錄得跌幅,原因是過去一個月內地金融監管當局出台眾多影響A股的政策。除了中證監擬加快審批新股上市外,銀監會亦加強監管內銀「委外投資」業務,變相截斷銀行資金經灰色地帶流向A股的渠道;而且中央為整個金融體系去槓桿亦是大勢所趨,市場資金趨緊,1個月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上周收報4.02厘,已較去年9月的2.67厘顯著回升。


深圳科技股重視科研 具創新能力

市場普遍認為,上述發展不利A股大市的短期表現。不過,劉國傑對投資A股仍然很感興趣,指未來有機會加大A股的比重,「第一,我們對內地經濟的看法沒變,不覺得經濟非常好,因為壞帳過多、產能過剩及槓桿過高等問題不會在一兩年內解決;但內地經濟也不會出現硬着陸,故中資股仍有投資機會;第二,我們是由下而上的投資者(Bottom-up Investor),不是看宏觀政策決定如何投資,有時候政策不明朗時,反而有機會讓我們買平貨。而A股市場深度較佳,令我們可以選擇的股份增加了,尤其是深圳股市有很多科技股,我們和個別公司管理層會面後,了解到其對科研的大量投入,相信它將會成為一間偉大的公司,創新能力的確非常重要」。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