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去年12月見底後,港股已連升4個月。不過,除了1月份及2月份上半個月升勢較為顯著之外,其餘兩個半月港股的表現其實只是個別發展,投資獲利並不如表面看的那麼容易。
總結今年頭4個月恒指及國指表現(見表),以舊經濟股份為主的國企指數於3月及4月份已無以為繼,連跌兩個月,惟期間恒指繼續穩步向前,當中最大的分別,在於國企指數欠缺了新經濟股王騰訊(0700)及剛加入恒指不久的瑞聲科技(2018)。
酒店零售及地產股跑贏大市
佔恒指權重逾11%的騰訊,其股價於3月及4月份分別急升7.6%及9.2%,帶動恒指連升兩個月;雖然瑞聲只佔恒指1%多一點的權重,其股價於3及4月份分別急升11.2%及25.6%,亦是恒指力保不失的重要功臣之一。
科技股以外,年初至今跑贏大市的股份,還有酒店零售及地產股。受惠於中港兩地熾熱的房地產市道,年初至今絕大部分地產股的股價均表現亮麗,當中在國內銷售領先群雄的多隻中型地產股,股價升幅在25% 至75%之間。多隻本港老牌地產股,表現當然不及國內的後起之秀神勇,但期內集團樓盤銷售強勁的新地(0016),以及受集團重組消息刺激的的九倉(0004),股份分別急升20%及32%。
多隻本港地產股或再升
然而,內房股表現向來極受內地政策左右,股價往往與樓市脫節,加上內房股債務長期居高不下,絕大部分投資者均視有關行業為短線投機對象,絕少投資者會長期持有相關股份。經過年初至今放煙花式的上升,內房未必能在第二季再放異彩。反之,本港樓價雖然頗有牛市末期先兆,多隻本港地產股的股價,仍然較其資產淨值折讓巨大,炒折讓因素或繼續推動相關股份進一步上升。
酒店零售業方面,其行業周期其實與內地房地產市場周期關係密切。在財富效應之下,很多在房地產市場賺了錢的消費者,往往出外旅遊散心,當中包括來港購物以及到澳門玩兩手。因此,年初至今多隻澳門賭業股及本港珠寶零售股表現突出。
自今年初,郭樹清上任中國銀監會主席以來,致力打擊委外融資渠道,雖然相關措施暫時未見對內地房地產市道造成衝擊,但在融資渠道收縮之下,預期國內樓市或在政策打壓之下,即使價格未肯回落,成交量亦難免有所收斂。另外,其他的大額消費(如汽車零售及澳門博彩收益)亦可能受到負面影響。
5月縱有調整 幅度未必深
難怪自3月底以來,帶動大市上升的股份,便只剩下科技股以及向以防守見稱的醫護行業股份了。假如未來1個月科技股出現獲利回吐,則港股或有機會再次應驗5月跌市的傳統。然而,以今年港股緩慢的升勢看,5月份縱有調整,幅度亦未必很深,投資者應該借機會加碼或重整投資組合,迎接今年夏天回暖的投資市場氣氛。(作者客戶持有騰訊及新地股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林少陽 細味投資]
總結今年頭4個月恒指及國指表現(見表),以舊經濟股份為主的國企指數於3月及4月份已無以為繼,連跌兩個月,惟期間恒指繼續穩步向前,當中最大的分別,在於國企指數欠缺了新經濟股王騰訊(0700)及剛加入恒指不久的瑞聲科技(2018)。
酒店零售及地產股跑贏大市
佔恒指權重逾11%的騰訊,其股價於3月及4月份分別急升7.6%及9.2%,帶動恒指連升兩個月;雖然瑞聲只佔恒指1%多一點的權重,其股價於3及4月份分別急升11.2%及25.6%,亦是恒指力保不失的重要功臣之一。
科技股以外,年初至今跑贏大市的股份,還有酒店零售及地產股。受惠於中港兩地熾熱的房地產市道,年初至今絕大部分地產股的股價均表現亮麗,當中在國內銷售領先群雄的多隻中型地產股,股價升幅在25% 至75%之間。多隻本港老牌地產股,表現當然不及國內的後起之秀神勇,但期內集團樓盤銷售強勁的新地(0016),以及受集團重組消息刺激的的九倉(0004),股份分別急升20%及32%。
多隻本港地產股或再升
然而,內房股表現向來極受內地政策左右,股價往往與樓市脫節,加上內房股債務長期居高不下,絕大部分投資者均視有關行業為短線投機對象,絕少投資者會長期持有相關股份。經過年初至今放煙花式的上升,內房未必能在第二季再放異彩。反之,本港樓價雖然頗有牛市末期先兆,多隻本港地產股的股價,仍然較其資產淨值折讓巨大,炒折讓因素或繼續推動相關股份進一步上升。
酒店零售業方面,其行業周期其實與內地房地產市場周期關係密切。在財富效應之下,很多在房地產市場賺了錢的消費者,往往出外旅遊散心,當中包括來港購物以及到澳門玩兩手。因此,年初至今多隻澳門賭業股及本港珠寶零售股表現突出。
自今年初,郭樹清上任中國銀監會主席以來,致力打擊委外融資渠道,雖然相關措施暫時未見對內地房地產市道造成衝擊,但在融資渠道收縮之下,預期國內樓市或在政策打壓之下,即使價格未肯回落,成交量亦難免有所收斂。另外,其他的大額消費(如汽車零售及澳門博彩收益)亦可能受到負面影響。
5月縱有調整 幅度未必深
難怪自3月底以來,帶動大市上升的股份,便只剩下科技股以及向以防守見稱的醫護行業股份了。假如未來1個月科技股出現獲利回吐,則港股或有機會再次應驗5月跌市的傳統。然而,以今年港股緩慢的升勢看,5月份縱有調整,幅度亦未必很深,投資者應該借機會加碼或重整投資組合,迎接今年夏天回暖的投資市場氣氛。(作者客戶持有騰訊及新地股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林少陽 細味投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