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低成本鞋墊測跑姿 步步提示中掌落地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2日 06:35
2017年05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人愛跑步,甚至不惜使用「自虐神器」訓練面罩,希望提升表現。但其實除了提速,保護雙腳都好重要,如跑姿不當,受傷風險亦會增加。雖然坊間有專業器材量度腳掌落地位置,以改善跑姿,但動輒十萬至近百萬元不等,並非一般人可負擔。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聯同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研發能夠檢測跑步時腳掌落地方式的智能跑步鞋墊,成本僅百元。


本身熱愛跑步的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張子熙,每周有三四天出街練跑。雖然現時有很多Apps計算步數、跑速,但想了解自己跑姿,民用上一直都沒有選擇。「其實有研究顯示,長跑人士在三年內不受傷只得1%。受傷原因大部分與跑姿有關,例如長時間使用腳前掌或後掌先落地,前者會增加小腿肌肉受傷風險,後者則會令膝關節受壓而出現疲勞性損傷,兩種都令跑手無法繼續練習。但現時只有一些約十萬元的儀器,包括壓力板、高速攝影機才可記錄跑姿,而且必須在實驗室內測試,並非一般人用得到。」


兩感應器 記錄前後掌落地時間

為了令一般人都可以自行檢測跑姿,張子熙在大約一年前開始建立團隊,研發智能跑步鞋墊,「其實現時都有一些專門為運動員而設的鞋墊,上面裝滿壓力感應器,可以完全測量腳掌落地的受力位置,不過同樣是要十幾萬元一對,而且大約一年就要更換」。他於是向鞋墊入手,但減少感應器數目及剔除不必要功能,以減省成本。


從實際測試的成品中,可以看到整塊鞋墊只有近鞋頭及鞋踭位置有感應器,而內足弓部分則安裝藍牙晶片及開關掣,全部藏於鞋墊中間夾層之內。張子熙表示,感應器有如開關掣,「以腳後掌落地跑手為例,當鞋踭落地時,便會觸發鞋墊後方的感應器,之後腳前掌落地,再觸發鞋墊前方感應器,以記錄兩者時間。數據會傳到手機App,分析這兩個觸地時間,當系統認定是中掌落地時,便會通過耳機發出『咇」一聲提示」。張子熙解釋,由於人體限制,跑步時不可能完全中掌落地(即同時觸發兩個感應器),所以時間差在一定範圍內,都可稱為中掌落地。


伙拍運動品牌 料明年推出

原理看似簡單,但張子熙表示要找出這個前後感應器的時間差,計算出中掌落地的可接受範圍,都花了不少時間,「由於鞋墊本身沒有壓力感應器,所以要找出感應器觸發時間與腳掌壓力之間的關係,便需要找跑手著上智能跑步鞋墊,在壓力板上測試,將感應器觸發的時間,與腳掌壓力數據進行對比」。為此,在過去一年,共140個跑手在實驗室跑了二萬步,終於完成了數據對比。


張子熙指出,由於現時測試版的智能跑步鞋墊,需由佰盛立醫學三維科技公司利用3D打印技術印製,所以成本比大量生產的貴,「現時製作一對智能跑步鞋墊,總成本大約需要近百元一對,當中電子零件的價格並不高,最貴在於3D打印上。但如果實際商用下,公司大量生產,相信成本可以降至三十元一對」。團隊現時已與內地運動品牌達成合作協議,對方開始將智能鞋墊融入自家跑鞋及手機跑步App之內,相關產品預計最快來年推出市面。


文:勞耀全

圖:曾憲忠、品牌提供

feature@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