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美新觀察﹕百日大計遇上舊時齟齬 余明中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1日 06:35
2017年05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初的「莊園會晤」後,中美關係如春風撲面般全面轉好,雙方同意推行貿易議題的「百日計劃」,但談判代表一「埋牙」時,不難發現影響中美經貿關係的還是原先的幾個「硬骨頭」議題,如美方不願出口高科技產品等等,並非高層交往可以馬上解決。


「硬骨頭」議題礙談判

現時「百日計劃」是從4月7日「習特會」後一日,即4月8日開始倒數100天,即到7月16日應會有成果公布,由於當日是周日,加上中美時差關係,「百日計劃」成果可能在7月14至15日就要公布,因為兩國都要經過相應的審批程序,最遲在6月底就要完成所有談判,翻翻日曆已經沒有幾天了。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談判代表近日開始接觸時,以前的「硬骨頭」又浮上水面,加上美方新政府的談判代表缺乏經驗,令「百日計劃」的開端十分吃力。


中方提出進口美國天然氣,但美國能源法例規定,只能對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出售天然氣產品,所以,除非美國能源部特別「法外施恩」,或者修改法例,才能滿足中國這一要求,但美國國會和能源業界對此爭議極大,未必能夠獲得通過。此外,中國希望投資美國基建及其他領域,現時須經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批准,還有美國禁止對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等,全部都於法有據,100日內要能轉圜,難度很大。


地方政府合作項目易實現

不過,也有容易實現的部分,因為「百日計劃」除具體的貿易和投資項目之外,還會談及雙方合作機構的建設,中方就提出「定期通話機制」,方便中美貿易官員溝通,但是否一定需要「定期」,或者是建立在緊急情况下能夠實現通話的機制,雙方仍在商討之中。中方的另一提議是加強州省聯繫,在地方政府層面的合作項目通常更具體、更易實現,也毋須涉及國會或修改聯邦法例,相信美方不會反對。


余明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