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特朗普時代的日本戰略誤判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1日 06:35
2017年05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2016年,日本安全研究學界流傳着一部新著:《如果中美開戰》。作者為美國經濟學者納瓦羅(Peter Navarro),現為特朗普政府內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日譯本由日本防衛研究所主任研究官飯田將史推薦出版。此書分析了中國的戰力和意圖,並設想了中美衝突的幾種可能性。日方有學者認為,日本應該積極學習書中內容,未雨綢繆,防範中國擴張。然而,中美全面軍事對決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少?


中美角力 各取所需

時間回到2016年12月,美國特朗普總統當選後罕有地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一時令台灣島內興奮不已。然而,2017年2月,特朗普政府突然政策大轉彎,向北京示好並認同一個中國政策,原因何在?


理解大國外交,必須從其國內政治的脈絡着手。特朗普和前任奧巴馬總統的最大不同,就是不拘泥於意識形態,實用主義色彩強。特朗普國內政治的關鍵,就是是要顯示新政府大刀闊斧改善美國經濟的決心,着眼於中期選舉乃至四年後的連任。特朗普上任100天,高層官員出缺嚴重,改革政令不同,國內政局混亂。對外示強,就是為了對內加分(最近一例就是美軍空襲敘利亞)。按照這一邏輯解讀美國對華外交,特朗普起初對中國打台灣牌旨在提高籌碼,意圖逼北京在貿易問題上讓利。特朗普本人並不反華。2005年特朗普的公司就進入中國申請商標,還教授孫女學中文,唱中文歌。


中國對於特朗普政府的本質洞若觀火。今年1月,北京官方嚴正聲明一個中國原則不可動搖,但同時亦避免和美國正面衝突,展現出細膩的外交手法。中方明白,改善經濟是特朗普的國內政治目標,於是先後介紹要人赴美,向特朗普送大禮,幫助他完成國內政治成績單。例如,2017年1月,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和特朗普會談,承諾向美國提供100萬就業機會,這是特朗普2月突然向北京示好的其中一個重要背景。4月習近平訪美,習在晚餐會上突然被特朗普告知美國開始攻擊敘利亞但仍表示理解,並願意幫助美國調停朝鮮核武危機,亦是一例。中國對美合作的動機是,維護中國周邊的和平國際環境,避免和美國正面衝突,通過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非軍事手段,逐步完成復興中國的百年戰略目標。


日本勿忘「越頂外交」教訓

以上過去3個月的中美互動證明,日本安全專家們一廂情願地期望中美全面軍事對決是不切實際的。從軍力對比來看,美國或許享有獨步全球的軍事優勢,但在西太平洋的局部軍力優勢已不復存在。1996年台海危機時通過派遣航母戰鬥群逼迫北京就範的經驗,已經成為歷史。當前,美軍主動挑戰解放軍,並無必勝把握。隨着中國反航母彈道導彈(東風-21D、東風-26),反衛星武器,第四代隱形戰鬥機殲-20,配備反艦巡航導彈的常規潛艇和轟炸機部隊在過去10年陸續成軍並在數量上倍增,美軍航母戰鬥群已不可能如20年前般大模大樣地接近中國的海岸線。此外,美軍內部也問題頻發。耗資130億美元的美國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福特號去年剛下水就出現發動機故障;新型大型驅逐艦「朱姆沃爾特」號(USS Zumwalt)去年11月在巴拿馬運河拋錨,故障頻頻。


特朗普政府明白,美國軍力當前無力抑制中國,更何况在中東還需面對俄羅斯和伊斯蘭國的挑戰,和中國通過外交談判解決問題是唯一選項,亦有利於美國國內政局的運營。


然而,日本國內輿論對於特朗普時代的這一國際政治新趨勢依然後知後覺。進入2017年,日本照舊視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繼續執行冷戰時代的聯美抗中大戰略。日本目前對中威脅認知的來源,主要來自2010年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日本聲稱,2008年中國已經開始加強向日方控制的釣魚島海域滲透。但這樣的認知忽視了當時中方對日方加強釣魚島實質控制的擔憂和對日方在2010年單方面改變中日70年代以來處理釣魚島的擱置爭議默契的憤怒。如今,鑒於中美在東亞的實力對比出現逆轉,美國會否在釣魚島有事時出動協防日本,不得而知。2月以來,北京主動向美國示好,願意出面幫助解決美國國內經濟問題和朝鮮核危機,白宮已開始約束美國海軍在南海的巡航任務。


中美實力拉近 聯美抗中落伍

未來中國如果繼續主動幫特朗普排憂解難,美國在包括朝鮮半島,南海,台灣,釣魚島糾紛問題的介入意願將無可避免地逐漸減弱。1971年,當時的首相佐藤榮作,也就是現在安倍首相的外叔公,一度堅信親台的尼克遜政府不可能和紅色中國建交。結果1972年2月,尼克遜訪華,中美建交,令日本外交一度陷入恐慌。如今,日本政治家和外交官們再度陷入迷思,盲目帶領日本對美一邊倒,消耗有限國力購置昂貴的美製武器(日本航空自衛隊已向美國購買了 42架F35-A戰鬥機,但要到2024年才全部交貨),和巨大的中國搞軍備競賽。


在特朗普時代,東京有必要構建現實主義的對中戰略,考慮通過外交溝通改善中日關係,減低來自中國的敵意,集中精力恢復本國經濟,在中美大國間施展平衡外交的過程中尋求本國的最大利益。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 張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