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熱點追蹤:中朝關係降溫 新橋無助邊貿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1日 21:35
2017年05月01日 21: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在朝鮮核試陰霾下的中國邊城丹東,未能憑藉與朝鮮接壤的優勢推動經濟,此前在丹東老城區沿鴨綠江下游10公里處曾斥資數百億(人民幣,下同)興建的「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丹東新區),雖2014年2月納入全國重點開發試驗區,但多變複雜的東北亞地域政局,卻給這裏蒙上了陰影,至今新區仍形同「鬼城」,中朝新鴨綠江大橋以及聯檢樓國門大廈完工多年,也閒置江邊。


明報記者丹東直擊

丹東的士司機劉先生始終不看好丹東新區發展。他認為這個開埠百年的城市,已是全國房地產炒家遺忘的角落。樓價仍保持在5000至7000元一平方米之間,認為這一切都是拜金正恩治下的朝鮮所賜。


「你看那個大橋,最初是由中國和朝鮮談的,連接朝鮮和丹東新區的口岸,但是中國擔負了全部建設工作,完工後朝鮮卻變卦了,要求中國出資建設朝鮮方面的對接公路。到現在都在扯皮。」劉先生所指的大橋,就是新鴨綠江大橋。


大橋朝鮮段未動工 只見農田

有相關人士指,中國曾多次提議新建鴨綠江大橋,帶動丹東新區邊貿的發展及振興東北計劃,而朝鮮也可以藉此作為從2006年開始推進的第二大城市新義州「緋緞島自由貿易地帶」項目的基礎設施。但朝方表現消極,直至2009年10月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訪朝,該項目才有實際進展。接着2010年12月31日,丹東新區舉行了新大橋奠基儀式。


目前造價近20億元的新鴨綠江大橋已竣工近兩年,從位於丹東新區興丹大街蜿蜒伸向朝鮮新義州。雖然此前朝方指於2015年4月開始正式鋪新鴨綠江大橋輔路及引橋部分,並計劃於同年底通車,上月25日記者遠遠望見朝鮮方向除了低矮的房子,只有大片農田,見不到任何工程。丹東這邊除新建的大橋,聯檢樓國門大廈也已落成,卻被鐵絲網圈在口岸限定區域內,依然閒置,路口卻豎着的軍事管理區警示牌,顯示着這裏的重要性。


按丹東官方預計,新大橋一旦通車,可滿足每年達27億美元(約211億港元)規模的國際貿易,並承擔至少80%中朝邊貿通關量,取代建於1937年的老鴨綠江大橋。不過隨着朝鮮半島局勢的日益緊張,戰爭威脅日益臨近,加上中國執行聯國決議,暫停進口朝鮮原煤,中朝關係大不如前,丹東新區和新鴨綠江大橋已漸漸失去在邊貿中的重要作用。


換思路 以國內企業為引擎

其實早在去年10月,丹東市委書記劉興偉曾到丹東新區調研,官方通報了新區裏黃海新能源汽車、遼寧鐘表黃金珠寶產業集群、東方測控核儀表等專案的推進情况,以及國門灣中朝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運營管理和儀器儀錶產業園建設情况。有分析人士認為,此顯示了丹東新區擬摒棄中朝貿易為主導的發展,轉以國內大型企業為引擎的思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