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一樣的輪椅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30日 12:00
2017年04月30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對坐輪椅的人士來說,上下樓梯絕不容易,吳楚如深有體會。半年前,她坐上科技大學師生研發的電動輪椅,大感方便,不再望斜坡而興歎。憑藉這部輪椅,她到瑞士蘇黎世參加「人機合體奧運會」,榮獲銀牌。研發團隊表示,把有關技術普及化後,可令更多人士受惠。

 

31歲的吳楚如患有小兒麻痺症和脊柱側彎,從小不良於行。三年前,她上班時不慎跌倒受傷,此後要靠電動輪椅代步。

 

半年前,經香港傷殘青年協會推薦,吳楚如獲選駕駛香港科技大學研發的電動輪椅,到蘇黎世出戰全球首屆「人機合體奧運會」。

 

新研發方便出行

 

回想首次坐上該輪椅,吳楚如仍然印象深刻,個人日常生活也變得更方便。

 

「我從未試過坐輪椅爬樓梯、上斜坡,覺得很神奇和新穎。有了這些功能,我們可以自由進出、逛街,有助結交朋友,增加自信。」

 

「人機合體奧運會」每四年一度,運動員可使用機械義肢、人腦與電腦對接、電動肢架等「人機合體」輔助技術出賽,首屆賽事吸引25國逾70名健兒參加。

 

吳楚如出戰電動輪椅項目,與11支海外隊伍角逐,需要爬樓梯、上坡下坡、駛過崎嶇不平的路面,一共征服六個障礙。她最終以3分39秒摘下銀牌,與冠軍瑞士隊僅差五秒。

 

港隊的電動輪椅採用嶄新科技,以坦克車底盤般的履帶前進,能爬樓梯,並在崎嶇路面行駛。駕駛者可自行調整座位角度、椅背斜度;感應器能保持輪椅平衡,避免傾側。

 

改良設計跨障礙

 

參與研發的科大團隊共七人,包括六名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學生、一名環球商業管理學生,既有本地生,也有北京、南韓留學生。

 

設計和裝配工作歷時八個月,其間隊員親身試坐,練習操作,以策安全。成員劉詩灝指,過程中有意想不到的體會。

 

「參賽者要越過不同障礙,其中一項是開門和關門。我們一直以為,這任務很容易,沒想過殘疾人士不像我們那樣活動自如。我們後來改良設計,使吳楚如能夠順利關門。」

 

技術普及惠社群

 

團隊利用暑假測試輪椅,改良設計,到比賽前一個月,邀請吳楚如每周到科大練習。成員孫文傑說,在準備過程中,同學的友情日深,更難得的是能學以致用,把多年學到的工程知識應用到輪椅上,幫助他人。

 

「香港在科技發展方面有很多專才,能在國際比賽獲獎,對學生和研發公司都是一種肯定,可鼓勵更多人從事科研發展,貢獻社會。」

 

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馬諾宏是團隊的導師,指該參賽輪椅的成本約25,000元,可考慮把技術普及化,供更多有需要人士使用。

 

團隊正為設計申請專利,稍後會有改良版,籌備推出市場。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