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銀積極去槓桿 同業放款大減 農行招行減四成 中小行遭殃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29日 06:35
2017年04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銀悉數公布首季度業績。純利延續增長,不良貸款率繼續改善,去年底出現的這兩種趨勢持續。另一方面,銀監會打壓同業借貸、去金融槓桿的舉措初見成效。小行同業借貸增速明顯下滑,大行同業資產有所壓縮,農業銀行(1288)、招商銀行(3968)存放同業以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比去年底跌逾四成。


明報記者 顧冷冰

銀監會要求強化同業業務整治,控制業務增量、消化存量風險、並規範銀行理財和代銷業務。內地銀行首季報告明顯反映監管的影響,大行作為同業借貸中的資金出借方,同業資產縮小;小行作為同業借貸中的借入方,同業負債增速放緩。以各大行存放同業以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變化來看,農行(1288)和招行(3968)分別按季度大跌42%和41%,工行和建行也分別下跌12%和16%。全球最大行工商銀行(1398)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款項1.7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末大減11.9%。不過,客戶存款比去年末增加4.1%至18.5萬億元,彌補了同業業務的減少。期內利息淨收入按年增長2.7%至1219.70億元。


同業存單期限錯配 惹銀監會關注

有銀行業人士表示,銀監會查銀行同業業務,對城商行影響較大,銀行過去幾年加碼同業、特別是同業存單,發行理財產品,可能導致負債端與資產端期限錯配,一旦負債端出現流動問題,則可能會通過贖回同業理財等方式將流動風險傳染至債券市場,甚至其他銀行。過往首季度大行同業資產都會增加,不過今年首季多家大行的同業資產均下跌,反映央行和銀監會打壓同業槓桿的效果。同業借貸減少可能會影響大行的利息收入。華泰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陳姝瑾則認為,首季度業績反映出同業槓桿下降的成效,大行同業負債和債券投資增速下降,小行的同業負債沒有擴張,且都在努力減少。


業界:監管對城商行影響大

本報比較內銀中資產規模最大的七家銀行。五大行中,除了中國銀行(3988)首季度純利增長僅0.06%,其他悉數錄得1%以上增長,建設銀行(0939)跑贏五大行,首季純利升3%至700.12億元。工行和農行首季純利分別按年增長1.37%至757.86億,以及1.87%至557億。交通銀行(3328)按年增1.35%。招行和郵儲銀行(1658)分別按年大增8.9%和10.4%。


大行不良貸款多改善 工行撥備率低於要求

資產質量方面,七家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均企穩或改善,農行的不良貸款率按季度跌0.04個百分點,目前報2.33%,為大行中最高。招行的不良貸款率改善最為顯著,按季度跌0.11百分點。各大行撥備覆蓋率也普遍按季度改善,工行撥備覆蓋率為141.51%,比上年末提高4.82個百分點,卻仍在150%的監管紅線以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