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回歸20年,又來一個中港融合「大禮」——大灣區規劃。
理由非常老套:不融合便被邊緣。
這個講法是抹黑香港,彷彿香港「遺世獨立」和世界無聯繫,和內地也無交流。
事實上香港一直都是國際重要金融中心,也一直和大陸有各種緊密的商貿往來。
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署,香港各行業積極北上發展,以電影娛樂事業為例,香港大軍紛紛北上搵食,有時甚至忘記了香港的本位市場,從來沒有自我邊緣。
有時反而是內地拒絕香港的「融入」。
例如香港足球員希望到中超發展,但內地卻推出保護措施,規定守門員位置不得由外籍人士擔任,不幸地,香港「血濃於水」卻列入外國人的類別。
葉鴻輝無緣「融入」中超,是大陸政策令香港「邊緣化」。
如果有市場實際需要,香港人早就各出奇謀,努力和中國的經濟圈「融合」,何需政府高官四出講「爛gag」硬推?
難道對特區官員來說,只有香港合併於內地城市圈之中的「規劃」才算是「融合」?
香港官員推銷大灣區,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完全排除在外,只有行將卸任兼頭戴「國家領導人」帽子的梁振英主持大局。
那麼,梁振英是代表中央角色游說「融合」?他有沒有以香港特首身分去研究「融合」過程對香港的利弊得失?
林鄭上場後,面對大灣區是否不容異議只能照單硬食,包括那可笑的「港人可到恩平浸溫泉毋須去日本」的災難式呼籲?
香港官員不設法解決香港現存的問題,包括樓價貴生活水平高,反而勸香港人北上定居。
等於說:應付不了樓價高的朋友,請搬離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到肇慶江門定居或退休。
沒有一個地方的官員會勸喻自己的居民離開居住的城市。能說出這種官話,失職失責,不如他自己帶頭離開,到江門做幹部討生活?
作者是傳媒工作者
[曾志豪]
理由非常老套:不融合便被邊緣。
這個講法是抹黑香港,彷彿香港「遺世獨立」和世界無聯繫,和內地也無交流。
事實上香港一直都是國際重要金融中心,也一直和大陸有各種緊密的商貿往來。
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署,香港各行業積極北上發展,以電影娛樂事業為例,香港大軍紛紛北上搵食,有時甚至忘記了香港的本位市場,從來沒有自我邊緣。
有時反而是內地拒絕香港的「融入」。
例如香港足球員希望到中超發展,但內地卻推出保護措施,規定守門員位置不得由外籍人士擔任,不幸地,香港「血濃於水」卻列入外國人的類別。
葉鴻輝無緣「融入」中超,是大陸政策令香港「邊緣化」。
如果有市場實際需要,香港人早就各出奇謀,努力和中國的經濟圈「融合」,何需政府高官四出講「爛gag」硬推?
難道對特區官員來說,只有香港合併於內地城市圈之中的「規劃」才算是「融合」?
香港官員推銷大灣區,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完全排除在外,只有行將卸任兼頭戴「國家領導人」帽子的梁振英主持大局。
那麼,梁振英是代表中央角色游說「融合」?他有沒有以香港特首身分去研究「融合」過程對香港的利弊得失?
林鄭上場後,面對大灣區是否不容異議只能照單硬食,包括那可笑的「港人可到恩平浸溫泉毋須去日本」的災難式呼籲?
香港官員不設法解決香港現存的問題,包括樓價貴生活水平高,反而勸香港人北上定居。
等於說:應付不了樓價高的朋友,請搬離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到肇慶江門定居或退休。
沒有一個地方的官員會勸喻自己的居民離開居住的城市。能說出這種官話,失職失責,不如他自己帶頭離開,到江門做幹部討生活?
作者是傳媒工作者
[曾志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