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世局解碼:「燭光市民革命」 點亮韓國民主路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27日 06:35
2017年04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韓國5月9日「薔薇大選」,可謂是燭光集會的民心所凝聚而成。崔順實干政案掀起該國史上波瀾壯闊的大示威,促成總統朴槿惠遭彈劾下台兼被捕、重啟大選,彰顯了群眾力量,也深深啟發了韓國人對個人力量的重視及對時政的關注,對該國政治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未可估量。集會其中兩名搞手接受本報訪問,至今仍為黑夜中的燭光感動。


「星火」逢周六遍見主要城市

由要求總統朴槿惠為親信干政醜聞辭職開始的燭光集會,自去年10月最後一個周六起點起星星之火。從深秋到初春,每逢周六持續舉行至今,從春川至濟州遍見全國主要城市,單是首爾光化門廣場便動輒出現數以十萬計乃至百萬人的集會規模。


韓國青年聯合會前共同代表尹熙淑(譯音)是燭光集會主力司儀兼集會企劃組組長。她向本報稱,群眾生活艱難又因2014年「世越」號海難已對政府失去信任,故當傳媒揭發政治與經濟勢力之間骯髒邋遢的關係,民怨爆發。擁有豐富群眾集會經驗的她指出,今趟運動參與者比2008年反對入口美國牛肉那次的向心力強:「廣場上熄燈再放亮(集會環節)的一刻,看不見盡頭的人潮與燭光波濤交融的場面叫人難忘。」


盼締新社會 「稀客」加入抗爭

這場燭光集會跟往日群眾集會的最大分別是沒有特定政治人物、政黨或組織主導。另一集會主持人朴珍對本報表示,籌辦集會的「朴槿惠政權下台非常國民行動」是一個全國逾1700個團體參與的聯合體,不過以個人身分自發參加的民眾更多。為了「渴望締造一個嶄新社會」,加上沒有警方暴力打壓,感覺集會安全,令一些家庭、中學生、從未參加過示威的人等「稀客」都加入集會。


最難忘「零下10℃ 民眾未言退」

朴珍說:「最記得是低到零下10℃最冷的日子,民眾數小時動都不動守着所據位置。他們為了那點無名的燭光忍受着寒風,令我很受感動。我認為是他們平凡而偉大的腳步,攆走朴槿惠一類不正腐敗集團的。」本身是社運人士的她指出,燭光集會對眼前的政權更替起着極大作用,它促成提前大選、抑制自由韓國黨等極右勢力,長遠來說可能還有更大影響。


她解釋:「1987年6月市民抗爭之後帶來了很多變化,同年7、8月發生『勞工大鬥爭』開始有民主工會,公民社會因而擴闊,隨之出現是新的社會制度。如此這般,有過燭光集會經驗的民眾會為追求平等公義而非特權、違法的韓國社會努力。有過廣場的經驗的人相信這能成事。國會制訂法律,新政府為保護弱者採取措施,這一切,都是國民所希望的。」她認為今次示威「成了人民學習民主的重要契機」,也拓闊了大家對社會問題的認知。


據市場調查公司trendmonitor在3月底發表韓國「集會參與經驗及相關認識調查」顯示,1000名年滿18至58歲受訪人士中,雖然僅得32.8%表示出席過燭光集會,惟八成受訪者承認燭光集會成了他們關注國政的契機。此外,74.5%受訪者認為集會是「國民有效表達自身意願的方法」。86.2%人相信,自己縱然只是一個個體,仍能裨益於集會、擴大影響力,促使國家糾正錯誤、向國家反映訴求等。


八成國民稱成「關注國政契機」

首爾市長朴元淳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燭光集會過後,如何開啟嶄新的民主時代正是當下的課題;政治問責的政治改革、經濟民主化、地方自治等,全得與燭光民心結合,才能完成「燭光市民革命」。針對大選,他說:「燭光集會的國民憤怒是基於不平等,今次大選的不平等議題到哪去了?燭光的憤怒與熱烈渴望,可以挽救日常政治;藉着燭光市民的力量,可以革新政黨政治。」


本周六4月29日,韓國群眾又準備通過一場大型燭光集會,告訴大選候選人,人民究竟要什麼。且看這個以人民力量擺脫軍事專政滿30年的國家,今後在民主路上如何蛻變。


明報記者 何麗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