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從法國羅浮宮博物館遠渡來港展覽的126件展品,今日起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當中涵蓋繪畫、雕塑、陶塑和掛氈等作品,部分展品早前曾於北京展出,再移師香港,當中約有30件展品未有在北京展覽,直接在港展出,其中拿破崙一世曾使用、供群臣在其寶座前跪拜用的地氈,是首次在羅浮宮以外作展覽。
今起文化博物館展出
今年香港的法國五月藝術節重頭戲「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由康文署及法國五月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及羅浮宮博物館聯合籌劃,展出126件從羅浮宮各部門精選的珍品,由今日起展出至7月24日,為期3個月(見表)。
部分重點展品為首度「離開」羅浮宮,先後於北京和香港展示的作品,當中包括一張拿破崙一世曾使用、放在杜伊勒里宮寶座廳中心供群臣圍着向他下跪報告的拿破崙徽號圓形地氈,首次在羅浮宮以外展覽。另有其他展品包括來自希臘阿提卡地區、約有2500年歷史的雕塑《馬首》(塑像殘件),以及大理石製作的大型雕塑《作家尚.德.拉封丹》。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鄭煥棠指出,香港的羅浮宮展品展覽場地規模較北京大約一倍,展品數量亦較多。不過,北京所有展品並非全都運來香港,因部分展品不能於外地展示太久,需要送返羅浮宮保存,故香港市民所看到的展品與北京不一樣;另外,今次的展品種類多、體積不一,有的作品如雕塑很大、很重,亦有很細小和脆弱的紙品作品,增加了運送的難度。
今次展覽共分6個展區,各展區講解羅浮宮於不同時期的發展,雖然羅浮宮的「鎮館之寶」名畫《蒙娜麗莎》不能於是次展覽出現,但館方擺放了一個配以不同本港景點的電子版於展覽教育專區,供市民拍照留念。
展出大型作品草稿 看作者筆觸
鄭煥棠表示,希望觀眾不止留意大型作品,今次展出不少羅浮宮大型作品的草稿圖,可直接看到作者的筆觸以了解其構思過程,同時可從作品的演變,了解羅浮宮800年的歷史與發展。
今起文化博物館展出
今年香港的法國五月藝術節重頭戲「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由康文署及法國五月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及羅浮宮博物館聯合籌劃,展出126件從羅浮宮各部門精選的珍品,由今日起展出至7月24日,為期3個月(見表)。
部分重點展品為首度「離開」羅浮宮,先後於北京和香港展示的作品,當中包括一張拿破崙一世曾使用、放在杜伊勒里宮寶座廳中心供群臣圍着向他下跪報告的拿破崙徽號圓形地氈,首次在羅浮宮以外展覽。另有其他展品包括來自希臘阿提卡地區、約有2500年歷史的雕塑《馬首》(塑像殘件),以及大理石製作的大型雕塑《作家尚.德.拉封丹》。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鄭煥棠指出,香港的羅浮宮展品展覽場地規模較北京大約一倍,展品數量亦較多。不過,北京所有展品並非全都運來香港,因部分展品不能於外地展示太久,需要送返羅浮宮保存,故香港市民所看到的展品與北京不一樣;另外,今次的展品種類多、體積不一,有的作品如雕塑很大、很重,亦有很細小和脆弱的紙品作品,增加了運送的難度。
今次展覽共分6個展區,各展區講解羅浮宮於不同時期的發展,雖然羅浮宮的「鎮館之寶」名畫《蒙娜麗莎》不能於是次展覽出現,但館方擺放了一個配以不同本港景點的電子版於展覽教育專區,供市民拍照留念。
展出大型作品草稿 看作者筆觸
鄭煥棠表示,希望觀眾不止留意大型作品,今次展出不少羅浮宮大型作品的草稿圖,可直接看到作者的筆觸以了解其構思過程,同時可從作品的演變,了解羅浮宮800年的歷史與發展。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