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匯控主席臨別贈言 警告3大危機 過分依賴科技網絡 比壞帳風險更大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26日 18:35
2017年04月26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進入匯控(0005)董事會接近22年後,范智廉將在今年10月卸下主席一職。臨別在即,他接受本報訪問,指出金融業在未來有三大危機,當中科技及網絡是最大的風險。他又對香港人及繼任人留下贈言,希望香港繼續保持現有優勢,也寄語下任主席杜嘉祺要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見另稿)。
明報記者 廖毅然
范智廉的金融業生涯中經歷過多次危機,他警告不要天真地以為未來不會再發生危機,與過往的多次危機不同,他認為未來第一大風險,不是利率、資產泡沫或結構產品,而是科技與網絡系統。
范智廉說,這是一個人人都用智能手機的年代,「大家沒有無線網絡(Wi-fi)就好像沒有生命一樣,當我們愈依賴一樣東西,危機就會愈大」。他舉例指,當系統出現故障,無法履行原本應有的服務,或有人利用科技去做不合規的事情,大家視作理所當然的事,也會有一天失去功效。
長期低息 對泡沫乏意識
他認為科技是雙面刃,可以帶來很大的威脅,但不能忽視它給金融業帶來的機遇。以大數據為例,公眾對如何使用個人資料一直有很大的爭議,他認為客戶應該要明白個人資料的重要性,要充分察覺到什麼人能夠使用你的資料。但同時,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客戶資料去給予更個人化的產品及服務。
另一個需要被重視的風險是利率,他認為環球市場長期處於低利率,令信貸成本不正常地低,他擔心利率上升時壞帳亦會急速增加。
「但市場顯然不以為然,沒意識到泡抹已經形成,甚至相信低利率會永遠持續。」而他認為,若低利率的環境比市場預期更長,資金無法產生複利率的效應,反而會造成更大風險。
籲小心ETF流動性不足
最後他特別提到,現時環球資金都湧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及指數基金,他質疑這些產品能否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去年英國公投脫歐後,不少房託基金遭遇大量贖回,令流動資金出現壓力,要暫停客戶贖回。他認為一旦市場集中持有同類基金,便要注意流動性風險。
港須保優勢 贏取投資者信心
經歷接近7年的主席生涯,儘管倫敦是匯控總部,去年檢討後亦不決定遷冊回港,但香港對范智廉而言並不陌生。他認為香港與中國有獨特的關係,可作為中西的橋樑,但香港更主要的優勢,是有嚴謹的監管標準、高質素的專業服務、良好基建設施、流動性高的市場及完善的法律系統,令投資者對這個市場有信心。
他認為中國正高速發展,香港金融業專注於中國市場是對的方向,但同時要謹記堅守上述的固有優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