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任匡:羅永聰不小心戳破了的泡泡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26日 06:35
2017年04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上星期,曾俊華的幕僚羅永聰與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的對話公開,引發一場風波。事件卻不失為讓渴望民主的香港人反思的契機。


羅的發言內容重點有三:

一、他們的選舉工程刻意走中間路線,盡量爭取普羅市民和泛民支持;

二、他們以為,如獲更闊的政治光譜支持,就能得到中央青睞;

三、為了達至上述目標,他們一面爭取主流民主派選委的支持,同時也刻意孤立「長毛」(梁國雄)和朱凱廸等「激進民主派」。


這個挾民意與中央交涉的如意算盤到最後還是打不響。他們徹底失敗了。但究竟在這場選舉當中,香港人有所成長了嗎?


其實除了最後的一點說得太直白,上面的3點選舉謀略,當中有沒有什麼始料不及的事?答案是沒有的。曾俊華最大的本錢,是他的中間路線,這本來就是公開的秘密。


但羅的發言,還是為不少人帶來衝擊。為什麼?


究竟是選舉過後,曾俊華的競選辦撕下了面具,露出了嚇人的真面目?抑或是,羅永聰說出的「真象」與部分人對「薯片叔叔」(曾俊華)的美好「想像」出現落差?

最成功政治化妝師不是羅永聰 是港人自己

兩個多月前特首選舉逐漸白熱化,筆者曾在本欄發表〈就當曾俊華會是個不錯的特首 然後呢?〉一文(2月1日),指出「薯片」非完美,亦非救世主,至多只是個可以勉強接受的選項;真普選才是讓香港長治久安的不二法門。


但實情是,梁政府5年來倒行逆施令港人身心受創,致使港人發現曾俊華時有如久旱逢甘露,驚為天人,更情不自禁地為他僭建了許多多餘的想像。曾俊華造勢大會當晚出現在龍和道上的「民主之父」橫額,真箇讓人哭笑不得。隨着「薯片」完美形象的建立,特首選舉的焦點由「換制度」,慢慢轉移至「換人」。這情况持續至選舉後,直至上星期羅永聰不小心戳破了幻想的泡泡,讓大家一下子從半空中下墮。


結果,曾俊華最成功的政治化妝師不是羅永聰,而是香港人自己。


我們可以對政治人物有所期望,甚至可以期望曾俊華能夠比林鄭月娥為民主進程帶來更少的障礙,但僅此而已。不必神化,更不應盲從。因為,制度永遠比人選重要。


當初,胡官(胡國興)政綱最好,大家覺得他值得入閘。於是,我們就號召大家提名了他。然後有另一名候選人,他不夠好,卻更有勝算。於是,我們就一起去找他「講數」,希望他可以做得再好一點。當日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說:「你只說8.31是基礎,這不行。」


「就算你說不出『撤回』兩字。你最最起碼,都要公開承諾重啟政改時,諮詢不可以有框架。你不以8.31作為討論前設,我們也不會以公民提名做前設,大家完全自由討論。總之將香港reset,回到人大落三閘之前的狀態。整個政改,推倒重來。」


「老實說,你能否入閘或者當選,我們並不在乎。你要我們的票,就必先說服我們:we have a better choice, why you?」


他說:「完全沒問題,我本來就是這樣想的。」


半日後,他就在電台公開「最新立場」。這也成為後來不少民主派選委決定提名和投票給他的主因之一。


政治明星只是載體 不是戀愛對象

依筆者愚見,公民社會未來所有的決定和策略,都仍然應以真普選為終極及唯一的目標。政治明星的能量只是用來達至目標的載體,不是戀愛的對象。將來,無論是類似曾俊華的中間取態,還是類似胡國興的進取路線,只要能帶領香港更接近真普選的,就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人物。


可能讀者會說:「現在林鄭贏了,說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吧?」此言差矣。即使曾俊華慘敗,中間路線的龐大市場肯定已經引起相關人士注意。


先不論林鄭月娥和中聯辦會否因而調整治港方針,放棄鐵腕管治,起用更多走中間路線的人;非林鄭陣營的田北俊已經蠢蠢欲動,明言計劃拉攏曾鈺成、曾俊華等人物,組成中間建制派聯盟進攻立法會選舉。


可以肯定,未來將有更多的「曾俊華」會陸續出現。


究竟他們會是長袖善舞的曾俊華?還是機關算盡的羅永聰?抑或只是「披了薯皮的鵝」?或許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下一個「曾俊華」究竟為何而來?是為了拆下壁壘,為港人尋求8.31以外的政改出路?還是借屍還魂,以華麗的中間路線愚弄民意,包裝其政治企圖?


今次特首選舉再次證明,跟共產黨弄權術、攻心計,香港人還是未夠火候。但是論到「硬頸」,香港人卻還有一點骨氣。堅持就是我們最大的武器。只要我們認清堅持的對象,緊握真普選的訴求,這場仗,我們未必就輸。


作者是杏林覺醒發言人

[黃任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