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經濟迎來久違的舒心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23日 06:35
2017年04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首季,內地經濟迎來闊別已久的舒心。內需消費力足,投資穩步回升,PPI恢復上漲,經濟增長6.9%,甚至此前持續萎縮的外貿出口也增長近15%。官家、企業、百姓的日子都不錯,財政收入、企業所得稅收入、個稅收入紛紛增長一到兩成。


在政府接連調控之下,令人擔心的房地產泡沫開始收斂。3月份,房地產傳統銷售旺季,但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全部回落。房地產市場瘋狂、幾近失控的局面暫時穩定。


內需出口見活力 房產泡沫收斂

整個經濟泡沫化的趨勢也似乎已被制止。金融監管當局正努力促使信貸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非房地產。從去年4月開始增速落後於經濟平均增速的工業,終於再次領先GDP增速。受惠於價格上漲、去年基數較低等因素,第一季度內地以工業為主的實體經濟明顯好轉,一改委靡不振之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趁機兌現今年全國人代會期間作出的承諾,向企業送出38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減稅禮包。這些減稅措施,也大都指向實體經濟而非資本市場。


各方皆大歡喜。自中央宣布內地經濟步入新常態後,持續日久的疲軟拋諸身後。經濟硬着陸甚至「翻車」、經濟增速低於6%之類的預測,均告失敗。


如果接下來的三個季度,可以繼續保持一季度的發展勢頭,今年中國將再次創造神話——雖然金融海嘯後全球持續低迷,但中國擺脫了低速增長的尷尬,伴隨着近40年高速增長積累的矛盾被化解。


未完全擺脫低增長尷尬

再創神話的前提是,經濟繼續較快增長,資產泡沫被消化,兩極分化拉大的趨勢被制止,避免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但迄今的經濟表現,並非完全支持神話上演。


國家統計局分析,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的支撐力提升、消費的基礎作用增強、出口貢獻由負轉正,三大主要因素支撐了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回升。貢獻較大的前兩者中,又以消費的貢獻最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77.2%)。


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再次表明,內地雖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仍是發展中而非發達經濟體,只不過它正在轉型升級。內外環境錯綜複雜、國內結構矛盾突出的內地經濟,擁有自己的特性,不能與發達經濟體也不能與其他發展中經濟體作完整意義的對比。


作為發展中經濟體,內地經濟增長依然靠投資、實體經濟拉動,而不能單純地依賴房地產、股市等資本市場的繁榮。同時,正在轉型升級的內地,內需而非出口對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城鄉差距再度拉闊

受惠於資產泡沫以及網絡經濟發展,內地的消費持續增長,但代價是巨大的城鄉差距。第一季度,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823億元。其中,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426億元,佔比不足14.5%。即便在城市內部,僅房地產泡沫造成的兩級分化也足以令人膽戰心驚。


現實面前,依靠投資、消費同時拉動的內地經濟,仍未成熟、定形。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