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閉上眼睛、豎起耳朵,從最細微的聲音到最狂放的喧鬧,從簡單的音調到最高的和諧,一切都是大自然在訴說,大自然透露她的存在、她的力量、她的生命和她的關連。」德國詩人、自然科學家歌德如是說。
你上次走進大自然的感覺是怎樣?
與朋友行山,很多人會沿途聊天。
說話,會影響其他感官接收。
與大自然溝通,毋須用言語。
常說城市人與大自然關係分離,參觀生態展覽、與朋友遊山玩水這種形式,未必是與自然連繫的最理想方式。
我們可以開放所有感官,並通過另一種狀態跟大自然接觸,當中的關鍵詞是——靜心。
感受 心
上星期,記者在嘉道理農場,隨靜心導師、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教育主任彭敏(Irene)做靜心練習,並走進大自然環境中,抱着跟以往不同的態度,每一步,覺察自己進入大自然,開放所有感官,靜靜地、慢慢的、不說話,純粹感受當刻看到、聽到和觸摸到的。在充滿生氣的環境中,深呼吸,感受自然的氣味。那種經歷,深刻而真實。
優美風景,漂亮花草以往看過不少,這回的感受有點不一樣。
到現在,仍記起葉片粗糙而細緻的質感、花瓣排列對稱成有趣構圖、枯枝中長出綠葉的生命力……Reconnect不是口號,要與大自然連繫和共存,以及學會靜心,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Doing vs. Being 狀態
靜心Mindfulness亦即靜觀。即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將注意力置於此時此刻,這份注意力有助我們培養更大的覺察力和思考力。靜心對日常生活很有幫助,Irene說,「香港人工時長,常處於Doing的狀態,經常要趕死線。當我們處於Doing狀態的時候,面對一些外在刺激,只會想到如何作出反應,但卻沒有思考這個反應是好是壞。有時候,一些過分的反應或會為自己添加壓力。透過靜心練習,使人回到Being的狀態,觀察自己感受,關心自己多一些。此過程中,可能你會發現一些擔心、憂慮、負面感受是可以避免。」
不批判接受自己
如何學會靜心?Irene笑說,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大自然一直處於Mindfulness和Being的狀態,它不會有複雜的想法,亦不會批評自己,人才會批評自己或別人做得好不好。Mindfulness意義在於觀察自己內在及周圍環境狀態,重要是不加批判,接受自己的狀態,這些條件就是大自然擁有的。」
Irene五六年前開始靜心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大自然的感受,也增加生活上的發現,懂得欣賞身邊微不足道的事情和東西。
調校自己 發現生活之美
平日回家的路,你的狀態是怎樣,會否帶着好奇心留意身邊事物?還是忽略周遭的事情。「我們生活在充滿壓力的城市,能夠發現生活的美是很重要。靜心幫助我們調校自己,避免受身邊的事情影響。」Irene說。
聽看周遭 專注過程
走路、進食、喝水等等也可用靜心模式進行。
走在大自然,Irene表示,以聲音作為切入點亦可,純粹留意大自然的聲音,聽到的水聲、鳥聲、蟬聲是怎樣,聲音是近還是遠?視覺的專注也可,觀察大自然的不同顏色,即使是綠色,也有不同的深淺和層次。Mindfulness注重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每日10分鐘呼吸練習
這天在Irene指導下進行呼吸練習,藉由對呼吸的覺察將身心安頓在當下情景。Irene鼓勵,每天抽10分鐘(或更長時間)做呼吸練習,「每一次呼氣帶走身體的疲累,注入精神和動力,為自己充電」。香港人事事講求效率,壓力積累而來,不加處理某天就會爆發,需要適時製造空間讓自己唞唞氣。
呼吸練習過程
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坐在椅子上亦可,
腰伸直,閉上眼睛。
「做三次深呼吸,
盡量讓空氣進入身體、胸口、腹部。
吸氣,慢慢呼氣。再吸氣,保持一會,慢慢呼氣。
最後一次深呼吸,吸氣,讓空氣充滿胸口,
甚至落進腹部,將空氣慢慢呼盡。
感覺一下身體狀態、重量和姿勢。
姿勢有沒有令你不舒服的地方?
如果有,請你呼氣,放鬆肌肉,
盡量用最少的力量去維持這個姿勢,
不用勉強,純粹感受一下。
接着,請你專注自己的呼吸,
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
將工作的責任放下,這刻純粹和自己的呼吸連結,
感受空氣慢慢進入鼻孔,流經你的身體,
之後慢慢呼氣,空氣由你的鼻孔出來。
嘗試感受和享受一呼一吸,
如果腦海浮現想法或感受,
或身體不舒服,或者聽到周遭有不同聲音,
只需知道就可以。
之後再將注意力慢慢重回呼吸上,
純粹留意自己的呼吸,
隨着呼吸放鬆身體,
首先有意識告訴自己頭部放鬆,
膊頭要放鬆,胸口要放鬆、腹部亦放鬆。
由頭部到雙腳,掃描一下自己的身體,
如果有一些部位用了過多的力,請你減輕用力。
試用最少的力去維持這姿勢。
隨着每一次呼氣,讓身體不適離開身體,
任何想法也離開你身體。
呼吸令我們回到此時此刻,
純粹觀察呼吸,純粹處於一個Being的狀態。
或者,純粹關心自己,認識自己,與自己連結。
留意一下注意力是否仍在呼吸處?
注意力放在呼吸處,其他意識暫時放下。
享受當下的每一呼,每一吸。
慢慢郁動手指和腳指,
意識慢慢回到這個空間,慢慢打開眼睛。」
走入大自然 靜心之旅
「現在有很多渠道讓我們獲得生態或環保知識,然而人的情感與大自然之間的連繫卻愈來愈薄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教育部主管陳顯鈞說。為了加深人與大自然的連繫,農場設有多個加入靜心元素的工作坊,如「擁抱大自然一日靜心之旅」、「小魚•自然靜心」、「Zentangle in Nature」等等。一年一度的自然教育義工課程,亦加入靜心訓練,使每一位參加者以另一種體會,了解和感受大自然。
自然教育義工課程
嘉道理農場正舉辦自然教育義工課程,教授環境保育知識、教學和導賞技巧。參加者面試後,需進行五天訓練課程,包括動植物保育項目簡介、靜心練習、環境導賞技巧、食物生態,以及自然藝術工作坊等。
課程費用全免,但須先繳交一千元按金,完成五天訓練課程及義務參與六十小時嘉道理農場教育活動後,按金全額退回。
截止報名:五月三十一日
訓練日期:七至八月
查詢電話:2483 7107
查詢網址:www.kfbg.org/chi/edu-volunteer2017.aspx
一日靜心之旅
你有多久沒有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一日靜心之旅幫助你放慢節奏,從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歇息。透過在大自然環境中,靜坐、慢行、反思和完全放鬆,回歸內心的平靜。
日期:星期一至六(公眾假期除外)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人數:只接受組團形式報名
費用:每位一百元
查詢:2483 7105
「自然•靜•體驗」導引
嘉道理農場設計了一本小冊子引導遊客於園中七個自然環境中,進行七種不同的靜心活動,例如穿梭於花草間,讓四周景物刺激感官;或坐於樹下,靜靜與樹一同呼吸。
線上下載:bit.ly/2oD7ACN(或可於接待處購買印刷本,二十元)
文、圖﹕李佩雯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你上次走進大自然的感覺是怎樣?
與朋友行山,很多人會沿途聊天。
說話,會影響其他感官接收。
與大自然溝通,毋須用言語。
常說城市人與大自然關係分離,參觀生態展覽、與朋友遊山玩水這種形式,未必是與自然連繫的最理想方式。
我們可以開放所有感官,並通過另一種狀態跟大自然接觸,當中的關鍵詞是——靜心。
感受 心
上星期,記者在嘉道理農場,隨靜心導師、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教育主任彭敏(Irene)做靜心練習,並走進大自然環境中,抱着跟以往不同的態度,每一步,覺察自己進入大自然,開放所有感官,靜靜地、慢慢的、不說話,純粹感受當刻看到、聽到和觸摸到的。在充滿生氣的環境中,深呼吸,感受自然的氣味。那種經歷,深刻而真實。
優美風景,漂亮花草以往看過不少,這回的感受有點不一樣。
到現在,仍記起葉片粗糙而細緻的質感、花瓣排列對稱成有趣構圖、枯枝中長出綠葉的生命力……Reconnect不是口號,要與大自然連繫和共存,以及學會靜心,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Doing vs. Being 狀態
靜心Mindfulness亦即靜觀。即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將注意力置於此時此刻,這份注意力有助我們培養更大的覺察力和思考力。靜心對日常生活很有幫助,Irene說,「香港人工時長,常處於Doing的狀態,經常要趕死線。當我們處於Doing狀態的時候,面對一些外在刺激,只會想到如何作出反應,但卻沒有思考這個反應是好是壞。有時候,一些過分的反應或會為自己添加壓力。透過靜心練習,使人回到Being的狀態,觀察自己感受,關心自己多一些。此過程中,可能你會發現一些擔心、憂慮、負面感受是可以避免。」
不批判接受自己
如何學會靜心?Irene笑說,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大自然一直處於Mindfulness和Being的狀態,它不會有複雜的想法,亦不會批評自己,人才會批評自己或別人做得好不好。Mindfulness意義在於觀察自己內在及周圍環境狀態,重要是不加批判,接受自己的狀態,這些條件就是大自然擁有的。」
Irene五六年前開始靜心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大自然的感受,也增加生活上的發現,懂得欣賞身邊微不足道的事情和東西。
調校自己 發現生活之美
平日回家的路,你的狀態是怎樣,會否帶着好奇心留意身邊事物?還是忽略周遭的事情。「我們生活在充滿壓力的城市,能夠發現生活的美是很重要。靜心幫助我們調校自己,避免受身邊的事情影響。」Irene說。
聽看周遭 專注過程
走路、進食、喝水等等也可用靜心模式進行。
走在大自然,Irene表示,以聲音作為切入點亦可,純粹留意大自然的聲音,聽到的水聲、鳥聲、蟬聲是怎樣,聲音是近還是遠?視覺的專注也可,觀察大自然的不同顏色,即使是綠色,也有不同的深淺和層次。Mindfulness注重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每日10分鐘呼吸練習
這天在Irene指導下進行呼吸練習,藉由對呼吸的覺察將身心安頓在當下情景。Irene鼓勵,每天抽10分鐘(或更長時間)做呼吸練習,「每一次呼氣帶走身體的疲累,注入精神和動力,為自己充電」。香港人事事講求效率,壓力積累而來,不加處理某天就會爆發,需要適時製造空間讓自己唞唞氣。
呼吸練習過程
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坐在椅子上亦可,
腰伸直,閉上眼睛。
「做三次深呼吸,
盡量讓空氣進入身體、胸口、腹部。
吸氣,慢慢呼氣。再吸氣,保持一會,慢慢呼氣。
最後一次深呼吸,吸氣,讓空氣充滿胸口,
甚至落進腹部,將空氣慢慢呼盡。
感覺一下身體狀態、重量和姿勢。
姿勢有沒有令你不舒服的地方?
如果有,請你呼氣,放鬆肌肉,
盡量用最少的力量去維持這個姿勢,
不用勉強,純粹感受一下。
接着,請你專注自己的呼吸,
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
將工作的責任放下,這刻純粹和自己的呼吸連結,
感受空氣慢慢進入鼻孔,流經你的身體,
之後慢慢呼氣,空氣由你的鼻孔出來。
嘗試感受和享受一呼一吸,
如果腦海浮現想法或感受,
或身體不舒服,或者聽到周遭有不同聲音,
只需知道就可以。
之後再將注意力慢慢重回呼吸上,
純粹留意自己的呼吸,
隨着呼吸放鬆身體,
首先有意識告訴自己頭部放鬆,
膊頭要放鬆,胸口要放鬆、腹部亦放鬆。
由頭部到雙腳,掃描一下自己的身體,
如果有一些部位用了過多的力,請你減輕用力。
試用最少的力去維持這姿勢。
隨着每一次呼氣,讓身體不適離開身體,
任何想法也離開你身體。
呼吸令我們回到此時此刻,
純粹觀察呼吸,純粹處於一個Being的狀態。
或者,純粹關心自己,認識自己,與自己連結。
留意一下注意力是否仍在呼吸處?
注意力放在呼吸處,其他意識暫時放下。
享受當下的每一呼,每一吸。
慢慢郁動手指和腳指,
意識慢慢回到這個空間,慢慢打開眼睛。」
走入大自然 靜心之旅
「現在有很多渠道讓我們獲得生態或環保知識,然而人的情感與大自然之間的連繫卻愈來愈薄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教育部主管陳顯鈞說。為了加深人與大自然的連繫,農場設有多個加入靜心元素的工作坊,如「擁抱大自然一日靜心之旅」、「小魚•自然靜心」、「Zentangle in Nature」等等。一年一度的自然教育義工課程,亦加入靜心訓練,使每一位參加者以另一種體會,了解和感受大自然。
自然教育義工課程
嘉道理農場正舉辦自然教育義工課程,教授環境保育知識、教學和導賞技巧。參加者面試後,需進行五天訓練課程,包括動植物保育項目簡介、靜心練習、環境導賞技巧、食物生態,以及自然藝術工作坊等。
課程費用全免,但須先繳交一千元按金,完成五天訓練課程及義務參與六十小時嘉道理農場教育活動後,按金全額退回。
截止報名:五月三十一日
訓練日期:七至八月
查詢電話:2483 7107
查詢網址:www.kfbg.org/chi/edu-volunteer2017.aspx
一日靜心之旅
你有多久沒有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一日靜心之旅幫助你放慢節奏,從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歇息。透過在大自然環境中,靜坐、慢行、反思和完全放鬆,回歸內心的平靜。
日期:星期一至六(公眾假期除外)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人數:只接受組團形式報名
費用:每位一百元
查詢:2483 7105
「自然•靜•體驗」導引
嘉道理農場設計了一本小冊子引導遊客於園中七個自然環境中,進行七種不同的靜心活動,例如穿梭於花草間,讓四周景物刺激感官;或坐於樹下,靜靜與樹一同呼吸。
線上下載:bit.ly/2oD7ACN(或可於接待處購買印刷本,二十元)
文、圖﹕李佩雯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