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識鐵:分裂與覺醒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22日 06:35
2017年04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在過去幾年的民主運動中,「覺醒」這個詞不時出現,其意思卻頗為模糊。曾經在社交網絡看到一則留言,意思是假如香港有更多人「覺醒」,一同上街以武力抗爭,香港便有希望改變。這裏用的「覺醒」帶有自傲的態度,有「你覺醒了就會認同我」的意思。


心理治療也有「覺醒」這個概念,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精神分析學家克萊茵(Melanie Klein)提出幼兒思想的兩種狀態。第一種叫分裂狀態(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幼兒的自我未能承受太大的焦慮,思考上只有好壞的二元概念。例如,能餵飽他的是「好媽媽」,冷落他的就是「壞媽媽」,兩者不能並存。當他漸漸領悟到「好」、「壞」媽媽都是同一人時,他就進入了哀傷狀態(depressive position),因為之前的觀念幻滅了,隨之而來的是更成熟和多元的自我。這個由矛盾至多元的轉變並不限於幼兒階段,乃是會在個人成長中不斷出現。當自我承載不了矛盾的情緒或意識,就會出現焦慮,可能需要心理治療去處理。


走出黑白真假的迷思

香港政治上有不少對立性質的論述,如「雞蛋」與「高牆」、「自決」與「奴隸」、「真」與「假」的普選等。這些論述引導着公民之間的討論和思維,以致結論無可避免地偏向一方。真正的覺醒,或許就是擺脫這些對立思維的能力。例如,「雞蛋」可也需要「高牆」的保護?「高牆」裏面可有看到「雞蛋」?不能「自決」是否必定是「奴隸」?每件事都對着幹就不是「奴隸」?


音樂劇《孤星淚》充滿革命情懷,劇中一些歌亦常被用於集會活動中。不過,我認為故事中尚萬強(Valjean)與賈維爾(Javert)之間的對立關係更值得細想。賈維爾是忠心的執法者,在他眼中只有黑白對錯;尚萬強本是一個逃避刑責的罪犯,卻因為經歷過別人的恩惠而有所頓悟,在餘生矢志行善。故事的高潮是賈維爾在革命抗爭中落入尚萬強的手上, 而尚萬強竟然放走這個宿敵。從心理角度看,或許尚萬強在賈維爾身上看到昔日走投無路的自己,或許他意識到自己黑暗的根性。可以肯定的,是他看透了敵我對立的狀態,反而是賈維爾因為面對不到思想的衝擊而自殺。


如果政治上的覺醒叫人趨偏激,自我的覺醒則容許我們哀傷,放下,再重整。《孤星淚》故事的結局是革命失敗了,但尚萬強的愛心卻讓人感到希望。假如香港處於分裂狀態,我們就需要走出黑白真假的迷思,有勇氣面對現實帶來的哀傷。


(作者按:文章純屬個人意見)

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生

[識鐵]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