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建議特首運用權力,特赦佔領行動所有參與者,同時赦免「七警」和退休警司朱經緯,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就此認同並附議。建議被形容為「大和解方案」,惟所獲得迴響,可以說劣評如潮,不僅備受建制陣營批評,泛民陣營內部多持異議,法律界則指為不符合法律精神,有違司法獨立原則等。從各方反應看來,有關建議夭折是意料中事。香港確實需要朝野和解,終止內耗空轉狀態,否則只會繼續沉淪;今次胡、楊二人焦頭爛額,只是因為太過粗疏草率,期望有心人勿因而氣餒,構思提出可行方案和做法,使香港有機會達至真正和解,重回正軌。
政治交易當和解
衝擊法治最不妥
佔領運動使朝野尖銳對峙並衝突,參與者陸續被拘控,相關司法程序估計未來一兩年都完不了,此事宛如一條橫亙在香港社會的刺,代表着持續對峙衝突;嚴格而言,特赦是為了拔出這條刺,因此,「特赦言論」有一定邏輯,只是整個概念粗疏,把政治交易視作政治和解,罔顧對法治構成衝擊、未慮及參與佔領人士的理念情操,而操作草率,使一些人有被出賣之感。這件事,胡志偉和楊岳橋除了推動和解態度正確之外,其他完全不合格。
首先,香港奉行法治,回歸20年,由於政治困局,各方面都呈現停滯甚至倒退,唯獨法治與司法獨立繼續彰顯;另外,檢控工作須獨立運作,不應該有政治考慮,任何力量均不得干預。這些整體法治之方方面面,絕大多數港人視為核心價值,倍加珍惜。特赦是「邀請」特首干預檢控程序,被告設若已經法庭審結罪成,須循其他途徑「洗脫罪名」,未審結的案件則由行政或檢控部門想辦法影響審訊和判決等,這些情况,無論出現哪一種,都有違法治、衝擊司法獨立。因此,按法律精神審視,「特赦言論」完全不可取。
其次,佔領運動參與者衆,不少人視之為公民抗命,運動過後包括以自首方式接受法律制裁,要做到「以法達義」云云。從坊間迴響所見,這類人對「特赦言論」反彈,因為他們視之為牴觸了理念、貶損了情操,特別是部分人認為把他們與涉及違法警員相提並論,最不能接受。一直以來,民主派被認為較貼近民情,「特赦言論」卻未顧及一些佔領運動參與者的感受,是嚴重失着,也折射佔領運動與民主派關係疏離的說法,符合事實。
「特赦言論」最敗筆之處,是把政治交易當作政治和解。政治問題訴諸法律處理,確實不可能徹底解決,以佔領運動而言,即使有人罪成服刑,履行法律責任,惟這類牢獄生涯,不可能改變她/他的取態和立場;政治問題須循政治解決,才可能帶來根本改變。「特赦言論」充其量只是政治交易,設若特赦是一整套和解方案的一部分,以此作為朝野都釋出善意,或許是打開僵局的一步;「特赦言論」卻到此為止,對社會氛圍不會起到積極作用。
聞鼙鼓而思良將
民主派領導乏人
事實上,就因果關係而言,佔領運動只是果,原因是各種深層次矛盾,特別是政治體制畸形而衍生的不公平、不公義狀况,應對須溯本尋源,理出導致結果之因,有矢放的緩解矛盾,解開困結,然後匯集出最大公約數,爭取不同陣營認同,互諒互讓以至相互妥協,才會達至真正和解。即使對佔領運動參與者或犯法行為不追究,也應該由一個具公信力的委員會從長計議,而非粗放式訴諸特首的權力就得了。
「特赦言論」惹來各方反彈,楊岳橋承認「初步回應草率」,表示「要反省及檢討」;胡志偉表示「特赦言論」未經黨內深思熟慮討論,亦未有與其他民主派政黨交換意見,他就此深切道歉,並收回有關言論。兩人所說草率、未深思熟慮,相信符合事實,不過,一個是公民黨黨魁、一個是民主黨主席,兩個主要民主派政黨領導人,在如斯重大議題,竟然草率粗疏至此,有手掌撞腦袋的決策况味,隨意性使人錯愕。現今民主派陣營,從領導到戰將,都使人有聞鼙鼓而思良將之感。不過,歷史巨輪總是向前滾動,只能期望民主派枱面人物盡快進步成熟,真正實現接班有人。
特赦方案觸礁,希望不至於摧毁剛萌發的修補撕裂、走向和解苗頭。朝野須確切認知各方對立,埋首鬥爭的日子,不應該繼續下去,必須有意願和解,香港才有可能重新煥發光芒。期望有心人繼續積極推動和解,使社會不再撕裂、整體香港走出困局。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政治交易當和解
衝擊法治最不妥
佔領運動使朝野尖銳對峙並衝突,參與者陸續被拘控,相關司法程序估計未來一兩年都完不了,此事宛如一條橫亙在香港社會的刺,代表着持續對峙衝突;嚴格而言,特赦是為了拔出這條刺,因此,「特赦言論」有一定邏輯,只是整個概念粗疏,把政治交易視作政治和解,罔顧對法治構成衝擊、未慮及參與佔領人士的理念情操,而操作草率,使一些人有被出賣之感。這件事,胡志偉和楊岳橋除了推動和解態度正確之外,其他完全不合格。
首先,香港奉行法治,回歸20年,由於政治困局,各方面都呈現停滯甚至倒退,唯獨法治與司法獨立繼續彰顯;另外,檢控工作須獨立運作,不應該有政治考慮,任何力量均不得干預。這些整體法治之方方面面,絕大多數港人視為核心價值,倍加珍惜。特赦是「邀請」特首干預檢控程序,被告設若已經法庭審結罪成,須循其他途徑「洗脫罪名」,未審結的案件則由行政或檢控部門想辦法影響審訊和判決等,這些情况,無論出現哪一種,都有違法治、衝擊司法獨立。因此,按法律精神審視,「特赦言論」完全不可取。
其次,佔領運動參與者衆,不少人視之為公民抗命,運動過後包括以自首方式接受法律制裁,要做到「以法達義」云云。從坊間迴響所見,這類人對「特赦言論」反彈,因為他們視之為牴觸了理念、貶損了情操,特別是部分人認為把他們與涉及違法警員相提並論,最不能接受。一直以來,民主派被認為較貼近民情,「特赦言論」卻未顧及一些佔領運動參與者的感受,是嚴重失着,也折射佔領運動與民主派關係疏離的說法,符合事實。
「特赦言論」最敗筆之處,是把政治交易當作政治和解。政治問題訴諸法律處理,確實不可能徹底解決,以佔領運動而言,即使有人罪成服刑,履行法律責任,惟這類牢獄生涯,不可能改變她/他的取態和立場;政治問題須循政治解決,才可能帶來根本改變。「特赦言論」充其量只是政治交易,設若特赦是一整套和解方案的一部分,以此作為朝野都釋出善意,或許是打開僵局的一步;「特赦言論」卻到此為止,對社會氛圍不會起到積極作用。
聞鼙鼓而思良將
民主派領導乏人
事實上,就因果關係而言,佔領運動只是果,原因是各種深層次矛盾,特別是政治體制畸形而衍生的不公平、不公義狀况,應對須溯本尋源,理出導致結果之因,有矢放的緩解矛盾,解開困結,然後匯集出最大公約數,爭取不同陣營認同,互諒互讓以至相互妥協,才會達至真正和解。即使對佔領運動參與者或犯法行為不追究,也應該由一個具公信力的委員會從長計議,而非粗放式訴諸特首的權力就得了。
「特赦言論」惹來各方反彈,楊岳橋承認「初步回應草率」,表示「要反省及檢討」;胡志偉表示「特赦言論」未經黨內深思熟慮討論,亦未有與其他民主派政黨交換意見,他就此深切道歉,並收回有關言論。兩人所說草率、未深思熟慮,相信符合事實,不過,一個是公民黨黨魁、一個是民主黨主席,兩個主要民主派政黨領導人,在如斯重大議題,竟然草率粗疏至此,有手掌撞腦袋的決策况味,隨意性使人錯愕。現今民主派陣營,從領導到戰將,都使人有聞鼙鼓而思良將之感。不過,歷史巨輪總是向前滾動,只能期望民主派枱面人物盡快進步成熟,真正實現接班有人。
特赦方案觸礁,希望不至於摧毁剛萌發的修補撕裂、走向和解苗頭。朝野須確切認知各方對立,埋首鬥爭的日子,不應該繼續下去,必須有意願和解,香港才有可能重新煥發光芒。期望有心人繼續積極推動和解,使社會不再撕裂、整體香港走出困局。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