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ary Kay﹕網購興起 直銷產品更容易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18日 18:35
2017年04月18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網購發展之初,不少人擔心貨品質素及付款系統安全問題,但隨着網購平台運作日趨成熟,且零售商完善售後服務,消費者對網購已相當放心,其普及程度甚至對實體零售店構成威脅。不過,「人傳人」式直銷經營公司亦因而得利。美國護膚品及化妝品直銷品牌玫琳凱(Mary Kay)亞太區總裁蔡慶國接受專訪時表示,網購改變顧客消費觀念,令客人更易接受從來未經門市推出的新產品。
「KOL」推銷威力更勝實體店
蔡慶國稱:「從前經門市推出的產品才是信心保證,現在新產品經KOL(網絡紅人)介紹後,即使買家從來沒有於門市見過產品,仍然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購買。」公司早前在內地與3名「網紅」合作,直播試用公司產品,蔡慶國稱,直播吸引約4300萬觀看次數及1.6億個留言,反映網紅甚或比實體店推銷商品更具影響力。
Mary Kay業務覆蓋全球共43個國家,去年收入達35億美元(約272億港元),銷售則依賴全球350萬銷售人員直接向買家落力推銷。單是中國及香港,銷售人員數目分別近100萬及超過7000人,佔整體銷售人員近三成。去年亞太區銷售額約15億美元,佔整體約45%。
為激勵員工戮力推銷,內地及美國的銷售人員只要達到既定銷售目標,便可獲贈名貴房車。蔡慶國稱「銷售人員就像經營自己的start up(初創企業)一樣,他日事業有成,公司就會送贈『獎盃』以作鼓勵」,不過,香港的『獎盃』並非房車,「考慮到香港駕車的費用成本高昂,在香港會資助表現出色的銷售人員開設自己的工作室或美容中心,令員工銷售及公司收益更上一層樓。
銷售人員營業額達標送房車
要取得公司「獎盃」絕非易事,因銷售人員清一色不設底薪,收入僅靠「食佣」。蔡慶國表示,以市場售價1000元的產品為例,銷售人員向公司取貨的採購價為600元,售出一件從中可收取40%或400元作佣金。事實上,市場普遍對直銷手法較為負面,主要由於不少銷售人員為求獲得可觀佣金而過分推銷。談及直銷公司的負面形象,蔡慶國認為,市面上的確有一些公司是「賣貪心」,但他時刻提醒公司銷售團隊對客人要真誠,不能過分硬銷(hard sell)產品,只有真誠推銷才會擁有長期客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