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被盜19年 唐代石塔塔身「回家」長青網文章

2017年04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4月17日 06:35
2017年04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位於山西晉中市鄧峪村、源自盛唐時期的鄧峪石塔,其塔剎和塔身在1996和1998年先後被盜,塔身輾轉流落台灣,由私人藏家捐贈給中台禪寺。該寺開山方丈惟覺長老得悉文物來源後,希望讓其重歸故里。長老去年4月8日圓寂,兩岸有關方面繼續合作,終於達成他的遺願。昨日,山西博物院舉行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入藏儀式。


首批山西文物保護單位 流落台灣

澎湃新聞網報道,鄧峪石塔為砂岩質,通體浮雕加彩繪,圓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簷(帶平座)、塔剎(塔頂)4部分套合而成。據塔身刻銘記載,雕鑿於唐開元八年,即公元720年。塔身高177厘米,略呈方柱體,四面各雕一主尊佛像,四個邊棱雕串珠形柱,上、中、下部各雕束蓮裝飾。


塔身四面雕佛 塔剎仍失蹤

山西博物院院長石金鳴表示:「塔身因為四面各有一尊佛像,造型比較豐腴,比較端莊高雅,神態慈祥,是不可多得的盛唐藝術作品。」


鄧峪石塔1965年即被評為首批山西文物保護單位,但塔剎和塔身不幸被盜,塔剎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石金鳴稱,去年年初中台禪寺獲知石塔來自山西,惟覺長老就有捐回文物的願望。後來兩岸經確認、溝通、交接,長老圓寂後其弟子見燈大和尚繼續推動,雙方去年8月簽署捐贈協議,鄧峪石塔終於在今年1月回到山西。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