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聯合國人居署將於今天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舉行第三次住屋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會議(人居三,Habitat III),香港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 Hong Kong)獲邀出席會議,參與檢討過往工作和商討未來20年住屋和城市規劃的方向。香港仁人家園總幹事陳世聰較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指出隨城市不斷發展,伴隨不少住屋問題都急需解決。
人們面對居住問題不僅涉及單位的大小及室內設備,同時亦涉及整個社區的配套建設。陳世聰引述數據指出,現時全球有約50%人口住在城市地區,及至2040年將會增加至60%,2050年更會升至70%,然而城市住屋問題諸如城市貧民區等情况不斷增加,上海市中心便仍然有家庭居住在沒水電廁所的房屋。
住屋構成尊嚴生活的一環
陳世聰稱有尊嚴的生活在於人們確保生活的基本元素,當中包括個人安全、食水、衛生及謀生的機會及住屋。他指本港的公共房屋政策某程度上可以接受,但仍有改善空間,例如目前有逾五成公屋已經有超過10年樓齡,政府要考慮的不僅是為有需要人士建屋,亦要改善舊公屋的居住環境。他認為不少地方住屋計劃均有優缺點,新加坡投放不少資源,大部分人都住在組屋,政策較香港成功。
仁人家園成立1976年,外國的支部主要為當地人修建或重建住所,並提供零息貸款予有需要家庭重建家園。香港仁人家園的主要工作是維修住所。談到本港高樓價問題,陳世聰認為政府固然有措施可以介入,但亦要與商界和社會大眾合作找出辦法。他亦稱,人們可能要調整「擁有物業」的觀念。他期望人居會議能夠制訂新準則,以解決城市在住屋、公共空間、衛生、教育等問題。
明報記者 曾永昌
人們面對居住問題不僅涉及單位的大小及室內設備,同時亦涉及整個社區的配套建設。陳世聰引述數據指出,現時全球有約50%人口住在城市地區,及至2040年將會增加至60%,2050年更會升至70%,然而城市住屋問題諸如城市貧民區等情况不斷增加,上海市中心便仍然有家庭居住在沒水電廁所的房屋。
住屋構成尊嚴生活的一環
陳世聰稱有尊嚴的生活在於人們確保生活的基本元素,當中包括個人安全、食水、衛生及謀生的機會及住屋。他指本港的公共房屋政策某程度上可以接受,但仍有改善空間,例如目前有逾五成公屋已經有超過10年樓齡,政府要考慮的不僅是為有需要人士建屋,亦要改善舊公屋的居住環境。他認為不少地方住屋計劃均有優缺點,新加坡投放不少資源,大部分人都住在組屋,政策較香港成功。
仁人家園成立1976年,外國的支部主要為當地人修建或重建住所,並提供零息貸款予有需要家庭重建家園。香港仁人家園的主要工作是維修住所。談到本港高樓價問題,陳世聰認為政府固然有措施可以介入,但亦要與商界和社會大眾合作找出辦法。他亦稱,人們可能要調整「擁有物業」的觀念。他期望人居會議能夠制訂新準則,以解決城市在住屋、公共空間、衛生、教育等問題。
明報記者 曾永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