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誰會買特朗普的帳?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6日 06:35
2016年10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人對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第一個印象,可能是N年前的真人騷The Apprentice(《飛黃騰達》)中,他趾高氣揚對出局者說:「You are fired!(你被炒了!)」的表情。


沒想到數年後的今日,這副財大氣粗的暴發戶嘴臉,會以美國總統候選人的身分出現在報章上。


最近他呼籲選民站出來投票,卻記錯了投票日日期,其口沒遮攔的言論不時被傳媒嘲諷。


不過,儘管早前多次爆出種族、宗教歧視言論,他的民望仍高企,甚至足以贏得共和黨的黨內初選,成為正式候選人,與民主黨的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一爭長短。


最近,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院民調總監John Della Volpe教授來港主講研討會,解構「特朗普現象」,特朗普冒起的背後,與當下美國社會的低迷氛圍不無關係。


也許美國的千禧世代對未來的絕望,與香港年輕人如出一轍。


愈激愈多like?

Della Volpe教授多年來帶領學生組成民意研究小組,追蹤美國千禧世代(Millennials,指一九八一至二○○○年出生的人)對政治及公共事務的取向,並創辦大數據及社交媒體分析公司SocialSphere。他表示,特朗普的崛起,與美國日漸艱難的生活環境有關。


特朗普言論刻薄,曾在twitter上嘲諷《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亳無吸引力,「怪不得她的前夫離開她跟男人在一起」,又諷刺胖人「我從沒見過瘦人要喝健怡可樂」。其他惹火言論包括稱墨西哥非法移民是強暴犯,帶來毒品和犯罪問題;要求美國的穆斯林強制登記,設立穆斯林資料庫以追蹤他們的行蹤,甚至禁止外國穆斯林進入美國。


Della Volpe教授指出,由社交媒體的反應看來,特朗普的言論愈刻薄,得的到讚賞與注意愈多。據哈佛大學的研究,他的報道是在多名候選人中最多的,而且獲正面報道的比例更排第二(達49%),僅次於桑德斯(Bernie Sanders,54%)。


特朗普冒起的美國是怎樣的?

特朗普的口號是「讓美國再強大起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背景是美國社會愈見艱難的生活環境。


「當全世界的中產階級都在擴張,大部分美國人卻落在後面。」Della Volpe教授引述研究數據說,美國人的負債不斷攀升,其中以學債最為嚴重,金額甚至比房屋按揭還多。The Atlantic雜誌指出,近半美國人連四百美元的應急現金也拿不出來。「我們是全球壓力最大的一群,每四個人當中,只有一人對現狀滿意。」他表示,很多美國人因此不想再「政治正確」,而特朗普正是直話直說(tell it as what it is)的人,這亦解釋了為何特朗普的言論愈刻薄愈受歡迎。


美國人有多絕望?

「最重要的,是美國人對差不多各類公共機構的信心都大跌(見表一)。」對政府失去信心的情况,在千禧世代尤為明顯(見表二),他們大多不再支持資本主義,48%人認為能爭取到比上一代更好生活的「美國夢」已死;47%的人認為司法制度並不公平,逾五分之四的人認為政府需要重大變革,顯示美國人已失去對社會的控制感。


Della Volpe教授曾訪問費城一群未有明確投票立場的年輕人,「我不會直接問他們的政治立場或特定的政策,而是問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對未來的願景。問題之一是:你覺得怎樣為之美好的一天?」有人希望早上起來,用手機查看銀行結餘,還有足夠的存款;有人只希望帶子女上學的路上,公營交通系統暢順,「他們關心的,是生存的問題」。


在如此的社會氛圍下,新一代年輕民主黨選民傾向支持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tic)的候選人桑德斯,因他承諾會減少社會不平等,免去公立大學的學費;至於共和黨選民,則早已對代表建制的多名候選人絕望,轉而尋找像特朗普般,體制外的候選人。這亦是為什麼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的競選廣告上,強調希拉里的競選經費高昂,而且捐獻來自華爾街,以攻擊她的建制背景。


社交媒體打選戰 錢不是萬能

事實上,特朗普的競選經費不及希拉里的三分之一,更不及桑德斯的四分之一,其聲勢卻比二人都大。除了其出位言論,另一原因是他的團隊用了不少社交媒體,而希拉里花在傳統電視及電台廣告的經費($123,705,033美元),比特朗普($3,214,880美元)要多三十七倍。


根據統計,一天中社交媒體Snapchat接觸到41% 介乎十八至三十四歲的人,而美國的電視網路只能接觸到6%的同齡人;而十八至二十四歲的一群,更是多以Snapchat而非電視收看首場候選人辯論直播。社交媒體的威力,甚至足以用來預測選舉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所有facebook上設定為公開的互動,包括留言、分享、讚好、標籤(hashtag),並可知道各地區的人口特徵,包括性別、年齡,並由他們討論的話題,分析他們在想什麼。」Della Volpe的團隊在台灣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期間,以每分鐘計監察facebook上的正負面反應,預測了蔡英文會當選。


特朗普只代表少數白人藍領?

不過,時事評論員梁啟智認為,特朗普的「冒起」出於多個偶然因素,「他(特朗普)的巿場是低學歷的白人藍領,算是開創了一個票源,但很難說多有用。住了許多藍領的美國中西部老工業區,比如說賓夕凡尼亞州,過去六屆都是民主黨的票倉,今屆以為特朗普可拿到年長白人男性的選票,結果卻不然,顯示這個票源並不足以讓他當選」。


他說,特朗普得以出線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最大原因是他幸運」,幸運之一,是今年的共和黨總統初選有多達十七名參選人,分散了票源,而且在發言時間都無人攻擊特朗普,令他最終脫穎而出。


不投特朗普,也不投希拉里,投給誰?

「千禧世代是好不開心、對社會好失望,不過,他們不會投特朗普,也不會投給希拉里。」梁啟智說,獲不少千禧世代支持的桑德斯在初選中落敗,為確保不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