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茶人茶事:綠字黃印「禾稈冚珍珠」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5日 06:35
2016年10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茶人茶事」開始至今,筆者每期均談及如何揀選上好普洱,以實用性為主。不過,偶爾分享一下普洱茶的歷史趣聞,也許更能體會普洱茶當中耐人尋味之處。


「印級茶」,泛指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普洱生茶,其中最為人所知的,非「紅印」莫屬。那麼,為什麼稱「印」,而不是稱「王」、稱「霸」呢?


「印」助分辨年代級數

「紅印」之名取自它那張全部均以紅色油墨印刷的外包紙,有紅色的印刷之意。「紅印」本名為「中茶牌圓茶」,沿用了近二十年,但其間茶廠所生產的每一款茶都稱「中茶牌圓茶」。結果,茶商只好以全紅色之特徵來命名,使「紅印」從其他年代的「中茶牌圓茶」(如藍印和綠印)中分辨出來,方便銷售。


有人說,只有茶友買錯茶,沒有賣錯茶的人。賣茶茶商理應對茶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把茶品賣便宜了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但有趣的是,「綠字黃印」早期確實只被人們當作普通的八十年代七子餅,因為在早期普洱茶市場資料庫內,「黃印」那茶字當然是黃色的呢!否則也不應該稱為「黃印」。凡綠色茶字,又是中英文版面的,就當作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茶品好了,結果售價便宜了許多。


其實,「綠字黃印」是相當違反命名法則的,既然是綠色茶字,就該稱為「綠印」。可惜,「綠印」這名字早已用在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一批「綠色茶字中茶牌圓茶」的身上。把「綠字黃印」改名為「綠印」的話,會引起誤會。


另一方面,「綠字黃印」的外包版本是有中英文對照的「大口中」革新版面,符合上世紀七十年代茶品的特徵,那時期就是「黃印」的專屬年代。「綠字黃印」喝起來的口味,根本就是「黃印」,而且口味更上一層樓。最後,市場確認「綠字黃印」是屬於黃印級別,是七十年代的,而非八十年代的產物,結果身價暴漲。由於外包紙上的茶字並不是黃色,而是綠色,唯有以「綠字黃印」來命名之。


約在二○○三年,市場已重新認識「綠字黃印」,售價早已跟「黃印」看齊,優質者甚至更為優勝。今天一餅倉儲優美的「綠字黃印」,要價超過了十萬元人民幣一餅,與當年被誤作只是八十年代茶品只售一千幾百元一餅,價格相差了近一百倍。


(本文圖片皆由作者提供。作者是香港浮雲茶館館主。)


文:浮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