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一招救香港:借船填島造地 \文:劉瀾昌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4日 06:35
2016年10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香港的死症何在?缺地!救香港唯有覓地。許多人說覓地,要用「洪荒之力」,其實國家有比傅園慧「洪荒之力」還要強的「神器」,借來一用,一二年之間搞個10平方公里也就是1000多公頃不在話下。


橫洲發展計劃第一期4000個單位,不過佔地5.6公頃。那麼,1000公頃可以建多少個單位?各位看官,這不是吹牛,是完全可以做得到,不管何人做特首都可以做得到!而哪個特首有1000公頃土地在手,還何愁治港?


誰有10平方公里土地,誰不就是香港的大救星?

若然有地在手,傑志足球隊的訓練場地哪裏還要收回改建公屋?那裏只不過是1.5公頃土地。


若然有地在手,怎會有財團要將柴灣貨倉改建成可收100億元的骨灰龕大樓?先人入土為安、寧靜安息,還是到幽雅的山林中間或者離島不要在工廠裏為好。


若然有地在手,政府4年多來何需為城內152幅土地改劃用途,還好心不得好報撈個「盲搶地」的雅號。


若然有地在手,20萬劏房戶問題可以盡早解決,他們的子女可早日脫離擠迫的環境,不用再擔心「輸在起跑線」。


朱凱廸現象到朱凱廸悖論

若然有地在手,橫洲發展計劃也不是問題。首先,可能就不需要橫洲發展計劃;就算要搞橫洲發展,也不會有人「坐地起價」、「不遷不拆」,也不需要分一二三期。


說到橫洲發展,不能不提到「朱凱廸現象」。他原本民調不高但是最終成為「票王」,原因多方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他抓住了新界人最為關注的土地房屋議題。其中,他的一句「反對官商鄉黑勾結」的口號,就非常聳人聽聞,即打了政府,也打了發展商,還針對新界的原居民,還加上黑社會,打擊面不可謂不廣。這個口號並不是一般泛民和自決派流於空泛的政治口號,而是實實在在抓住了新界人尤其是搬進鄉下住的非原居民選民的位居第一的切身利益。


問題是,在選舉激情過後認真思索,會發現「官商鄉黑勾結」這樣的口號,在新界土地房屋問題的衆多持份者中強化了非原居民的利益,甚至完全排斥其他持份者。熟悉新界問題的人知道,這種口號對於解決問題毫無幫助而且有害,但是在挑動城鄉矛盾則是「煞食」的。而這種「為民請命」,是可以有票的。只不過,「官商鄉黑勾結」是一個悖論。


市民們憑基本的生活常識可知,「官商鄉黑勾結」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相信這4種力量真的聯合起來,什麼事情做不成?但實際上,政府在新界開發上舉步維艱。梁振英如果與「商鄉黑勾結」,又何須眼濕濕稱覓地「粒粒皆辛苦」。於是,從「朱凱廸現象」又轉而看到「朱凱廸悖論」:名為「為民請命解決土地房屋問題」,實際上則是解決問題的阻力。事實上,「朱凱廸悖論」還有不少,例如既要多建公屋令「天下寒士盡歡顏」,但是又一點郊野公園也不許動;既要環保建立美好家園,但又力保鐵皮屋「不遷不拆」。多年來,香港在開發土地上總有一些環團以各種藉口在阻撓,很令人懷疑他們背後是否有黑手?


不管怎麼說,香港當下覓地難「難於上青天」。香港本來不是沒有土地,香港郊野公園佔有全港四成的面積,許多有識之士指出撥幾個百分點就可以容納上百萬住戶,而且可以巧妙「林中村」、「山中城」,使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至「白雲深處有人家」的意境。但是,陳茂波放棄了,聲稱「本屆政府不動郊野公園」。


那麼,似乎還有棕地。但是,橫洲分期發展即證明棕地也不是好啃的骨頭。香港絕大部分棕地屬私人擁有,並且有不同用途,開發過程必涉及收地、拆遷和安置等問題。在過去4年多,政府將152幅地改用途,優先發展住房尤其是公屋,這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改用途」實際是侵佔原來的公共事業的用途。啟德體育城算保住了,但是一些建私家醫院的用地則被侵佔了。即使如此,土地儲備依然是大問題。政府報告承認,未來公營房屋方面,2016至2020年只有不足10萬單位落成,比目標興建的14萬個單位少超過三成。而政府未來10年房屋發展策略報告稱要發展48萬個單位,但承認土地是缺口。於是,「供應不足」是市場的心理預期,促使樓價上升。


借國家「神器」造島立竿見影

因此,不少人想到了填海,但是都沒有說怎麼填。筆者的獻計是,借國家南海吹沙填海造島的「神器」來港,使原來需要十年八載才能完成的填海造地變為立竿見影之事!「神器」是何物?就是內地的世界排名前三的巨型挖沙吹填船。其中,天鯨號絞刀功率高,除可挖海沙淤泥還可絞碎中等硬度岩石,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遠6000米外,每天吹填的海沙達10多萬立方米。除天鯨號,還有天麒號、浚洋1號,另外多艘更大的每小時吹沙8000立方米吸挖泥船在建中。


在這般「神器」幫助下,2013年首先吹填的永暑礁,用18個月造陸2.8平方公里。接着,渚碧礁半年造陸4.3平方公里。美濟礁2015年1月開始吹填,僅用6個月造陸5.6平方公里,成為南沙第一大島,並建機場跑道長約2700米,今年7月12日試飛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外交部宣告南沙填島告一段落,國際都相信黃岩島短期不會填島。因此,除天麒號現在西沙作業,其他在修整,香港何不借「神器」一用?


據悉,政府原有計劃在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填出人工島。筆者以為港鐵已到鴨脷洲,由此到南丫島中間填幾個人工島,再修橋或隧道連接,不但有人工島亦藉機開發南丫島。若早下決心,「神器」神助,立竿見影!相信,只要政府一拍板,缺地預期即時化為雲彩,樓價平抑,拉動百業。


劉瀾昌

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