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蘇嘉豪:李克強「十月圍城」 借澳門「過橋」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4日 06:35
2016年10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中國總理李克強視察之行橫掃澳門48小時,離開前總結澳門政府「以人為本」、社會「民生改善」云云,可謂「離地」萬丈遠。無他的,總理出巡所到之處生人勿近,相比兩年前習近平大陣仗到訪,今次安保規格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使李總連跑22場所謂公開活動,惟與真實民意相去甚遠,「多看、多走、多聽」純屬一廂情願。一齣「十月圍城」,配合無預警的封路、封橋、封車位、封公園、封大廈出入口,弄得全城風聲鶴唳。


就連原來毫不抗拒中央的順民們也怨聲載道,民間甚至有呼聲希望總理「早走早着」。與此同時,被政府統戰的絕大多數傳媒則報道着「另一個世界」,猛力吹噓中央施予的各項惠澳政策。正當市民還是期望領些甜頭來降降心中怒火,靜觀以待中央贈何「大禮」可解棘手民生難題,北京卻還是反覆祭出所謂「一中心、一平台」的支持措施,即繼續推動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多項政策諸如支持澳門設立中葡合作發展基金總部、每年舉辦世界旅遊經濟論壇,以及與絲路基金、中拉和中非產能合作基金、亞投行合作等等,澳門居中角色有限,經濟效益成疑,其他葡語國家得益甚至更大。


李克強抬舉澳門是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無形的「跨洋大橋」。李總的話夠坦白!北京就是要借澳門「過橋」,藉此管道輸送銀彈,討好一眾葡語國家,以不斷擴張自家的國際話語權,轉個頭則美其名要「打破澳門賭業壟斷」、「推動經濟適度多元」。連串所謂的支持措施和地位確立,表面上是對「愛國愛澳」、「社會和諧」的獎勵,但於普羅市民而言,什麼中心與平台落到特區執行層面都只是空談(在澳門談休閒旅遊、談葡語發展,不被笑不入流才怪),即使已較貼地的單牌車進出橫琴、粵澳遊艇自由行政策,一律遠遠不及切身感受的房屋、交通、物價等問題來得重要。可以說,大眾對北京給予澳門的硬任務根本無感。


李克強又稱讚澳門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熱土」,不外乎也是借澳門「過橋」暗貶香港是「焦土」的一貫說法。或許真的日有所思,李總口誤將「澳人治澳」說成「港人治港」。其實早在兩年前雨傘運動結束不久,習近平就已經至少兩次借澳門向香港放話,先在出席澳門回歸15周年典禮,談及維護中央權力、依法治港治澳時,特別強調「切勿左腳穿着右腳鞋,錯打錯處來」,說話衝着試圖以公民抗命推倒人大政改框架的港人而來;接見兩地特首時,又高度表揚崔世安「全面正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襯托被旁落的梁振英,暗示對香港特區管治的不耐煩。今次李克強訪澳,安保部署刻意大幅升級,同樣源於北京要借澳門向香港展示「拳頭的實力」,尤其對剛勝選立法會的自決派和本土派人士表明:北京要把一個地方完全壓下來乃輕而易舉,只有如澳門的「乖孩子」才有糖吃。


澳門人角色何在?

許多澳門人偏好捨難取易,寧願事無大小找中央出頭,也不願踏實督促特區施政,於是幻想總理駕臨然後天下自此太平。結果李總大戲匆匆落幕,除了剩下一肚「有家歸不得」的怨氣,只有一大堆「有得睇冇得食」的「離地大禮」。市民如夢初醒,任由如何巧立名目,澳門之於北京,就只是一道橋——向葡語國家招安的橋、向香港特區放話的橋。到頭來,澳門人角色何在?無奈就如李總到訪期間一樣,早被拒之門外。


作者是澳門專欄作者、社會運動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