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特首選舉明年3月舉行,距今不足半年。近日不同媒體都開始委託民調機構進行調查,看看受訪者就幾名特首熱門人選的支持度。《明報》便是其中之一,結果亦已於周二刊登。
民調結果一再對梁振英不利
明報這次有關特首選舉民調所涵蓋的人選包括梁振英、林鄭月娥、曾俊華、曾鈺成及葉劉淑儀5人。結果顯示,曾俊華一馬當先,支持率高達59.9%,更以44.5個百分點的支持度淨值(支持率減反對率),大幅拋離其他4名對手。相反,特首梁振英的支持率則只有18%,支持度淨值更見負數,且更低見-44.7,5人中包尾。其實這樣的結果與其他民調大致相脗合,不太讓人意外。
5年前,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談及當香港特首所須具備的條件時,提出愛國愛港、有高的管治能力、在香港社會要有認受性共3項。
上周四,被視為北京最信任的其中一名香港人、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出席港台節目《議事論事》,接受曾鈺成訪問。在節目上她表示,新一屆特首不容易做,要對中央、特區有承擔,又要由市民的福祉出發。節目後,她又再補充,下屆特首亦要有管治能力、民望、團結港人,及可領導管治班子。有媒體且概括為「對中央及特區有承擔、有管治能力、有民望、團結港人」這四大條件。
民望是王光亞和梁愛詩口中「特首所須具備條件」
從王光亞口中的「認受性」,到梁愛詩口中的「民望」,都讓人看到,這是當特首的一大條件,相信中央不會不看重。
所以,當民調結果陸續出台,又對梁振英極為不利,外間普遍第一個反應和問題,就是如果民望如此重要,而梁民望又如此低殘的話,那麼他還有否機會在未來半年於民望上翻身?
對此,有梁營核心人士如此回應,說現時選戰並未「埋牙」,數字是受訪者初步印象,相信到了選戰「埋身」時,民意可以有很大反覆,又舉2012年特首選舉時民調亦出現逆轉的情况作為例子。
港人對梁振英看法已定 不易扭轉
但問題是,上屆特首選舉時,梁振英對大多數人來說仍是陌生,因此在公眾觀感上可塑性較大。但5年之後,他任內經歷過多次重大政治爭議,港人對他已經愛恨分明,看法幾近蓋棺定論,不是一兩件事可以扭轉。因此要在半年內戲劇性地扭轉民望,實屬難事。
周二,當梁振英被記者問到有關明報民調結果時,他答說這個民調裏並無涵蓋泛民人選,且有關幾個人亦未有任何治港理念、政綱、政策拿出來,所以遲些待知道什麼人決定參選,他們的理念、政綱、政策是什麼,那時的民調參考價值會較大。
但這個說法忽視的是,今次明報的民調,不是問:「如果聽日投票選特首,你會在以下5個候選人當中選邊個?」就如《香港01》早前那個民調一樣;反而是問:「如果聽日投票選特首,喺未考慮其他候選人之前,你有幾支持或反對以下人士出任下一屆特首?」受訪者是按同一條問題,分開就以上5名人選,獨立表態。換句話說,有沒有列入泛民人選,以至其他4人的政綱和表現,都不是受訪者要考慮的,受訪者要考慮的是自己如何分開和獨立地對每一個人選的喜惡、支持與反對。
我相信,梁營對以上顯淺的道理豈有不知;問題只是,當梁振英民望如此低殘,而中央對下屆特首人選、梁振英能否連任,甚至誰可「入閘」參選,仍懸而未決,或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語「十分頭痛」的時候,面對媒體來勢洶洶的提問,他們始終要有一個較為得體的說法。
5年前梁營曾大力打過民意牌
尤其是,5年前,為了力抗唐營的封殺、力保梁振英可以「入閘」與唐英年逐鹿,梁營當時曾經再三強調過民望對特首候選人的重要性,大力打過民意牌。
梁營人士甚至在報章上寫過:「當中,民意便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若然唐梁二人都是可以接受的人選,誰民望高,誰便應該得到中央的祝福。《左傳》有云:『賢均從眾。』意思就是要聽從賢人的意見,但如果雙方都是賢人,就取決於數量。在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中,不妨把『賢』字改為『中央的接受』,若中央認為兩人都可以接受,就取決於民意。」
但民意卻是雙刃劍——上次在梁唐競爭中,對梁有利,但5年之後,卻倒轉過來;尷尬的是,又總不成乾脆「打倒昨日的我」、「搬龍門」、簡單否定民望對特首選舉的重要性。因此,也只好先打出「拖字訣」。
如果中央最終容許曾俊華、林鄭月娥、曾鈺成這些建制派人士當中任何一人「入閘」,與梁振英逐鹿,而泛民又不派代表參選,那麼未來幾個月,民望、民意調查極有可能將成為纏繞梁營的一個夢魘。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