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近日社會對棕地發展問題有熱烈討論,當中有意見提及棕地發展與香港貨櫃碼頭港口發展的關係,值得大家討論。
香港貨櫃碼頭業一直以來均面對缺乏後勤用地的問題,這是不爭的事實。業界多年來不斷就面對的困難向政府解說,並提出具體要求。直至近年政府才意識到貨櫃碼頭後勤用地不足問題的嚴重性。
貨櫃碼頭業缺後勤用地是不爭事實
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去年6月發表《善用葵青區港口後勤用地的建議》文件,承認總面積只有279公頃的葵青貨櫃碼頭,以24個泊位對應貨櫃場的後勤面積,較國際標準少50%。文件就善用葵青區港口後勤用地提出多項建議,當中包括將部分港口後勤用地納入貨櫃碼頭範圍、增加駁船泊位設施,以及改善物流業中小企租用港口後勤用地的短期租約條款等。
業界當然歡迎政府擬增加貨櫃後勤設施的建議和措施。不過,就增撥土地及躉船泊位方面,提出已超過一年,至今尚未落實。
促請政府落實善用港口用地建議
政府在文件中又提出,擬探討在合適港口後勤用地上興建多層貨櫃車停車場設施的可行性,藉以提供更多空間用作貨櫃車、貨車停泊和貨物存放,以及方便集裝運作等用途。
縱觀當前形勢,香港的吞吐量去年已跌至世界第五位。若政府相關部門仍未能盡快落實以上措施,強化港口競爭力,香港港口將失去華南地區樞紐港地位。
香港海運及港口業在2014年佔本地生產總值1.4%,就業人數則佔本港總就業人口2.5%,提供9.3萬個職位,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業界促請政府盡快落實善用葵青港口後勤用地的有關建議,並盡快展開第二期發展的規劃,全面照顧業界在貨運物流等實際運作需要,以保持行業的健康發展,維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及其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作者是香港貨櫃碼頭商會主席
(系列之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