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新任立法會議員游蕙禎的「扑嘢」(性交)論,引起社會上的廣泛討論。游議員口中的所謂「扑嘢」,和正式粵語粗口還有一步之距,近粗但還未算真粗。
粗口作為一種噱頭賣點,其實早已有之。10多年前,一名藝術工作者出品的舞台劇,就因為有大量粗口而風行一時。但這些只是一時刺激,大庭廣眾公開講粗口的新鮮感過後,就習以為常,再難以此作為招徠。而立法會議員講粗口也曾引來一時熱議。互聯網的興起,改變了許多明規則和潛規則。網上節目可以隨時加入粗口,尺度闊寬,以黃毓民為首的激進派,早已在網上大爆粗言。就算在議事堂中,也有某些發言被指為近於粗言穢語而被勸喻。而這種出軌行徑,也非香港獨有,新任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也是粗口掛在唇邊,而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被翻出的舊錄音帶,其用語也是讓人嘆為觀止。但特朗普在最近一次電視辯論中解說,他只是講,但克林頓則是做。做也可以過關,講講又何妨!聽起來似是詭辯,但又很難反駁!所以世代更替,政治人物的言行標準也異,游蕙禎那句「扑嘢」論,也只是市井一點,甚至只是更貼近生活一點,不必深究。
撇除這一句粗鄙的表述,游議員發言的含義,其實也是似曾相識。行政長官梁振英在4年前進行選舉工程時,經常在解釋房屋政策時引述一個例子,就是新婚夫婦在結婚之後無法置業安居,完婚之後各自回自己父母家中居住。梁先生所講的例子,其實和游議員的表述同出一轍,只不過梁先生講得婉轉一點、文雅一點,游議員講得坦率一點、露骨一點。台灣政壇有所謂「政治人物天天也在選舉」,游議員所用的大概也是選舉語言,坦率一點、露骨一點,出自人稱「女神」的年輕議員之口,這點坦率和露骨,產生的選舉效果也強一點而已!
游蕙禎梁振英可謂同一陣線
諺語有所謂「不以人廢言」,我們再引伸一下,變成「不以言廢義」,不以「扑嘢」的粗鄙而去否定年輕人對置業安居、擁有個人空間的訴求。游議員其實和梁特首並無矛盾衝突,甚至可以說是同一陣線、同坐一條船。而事實上,現屆政府由上任第一日就展開這項工作,把房屋列為施政的第一重點,這也是社會的共識。事實上,所有民意調查,都顯示香港人最關心的問題,永遠是房屋。過去本人也一再撰文,二戰以後,香港的房屋問題就從未圓滿解決過。港英政府時的歷任港督,都把大量資源精力放在房屋的問題上。麥理浩提出的「10年建屋計劃」,以為傾政府全力,以10年為期,可以基本上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但結果是事與願違,10年的努力,還是未有竟全功,但我們還是肯定麥理浩的努力。用另一個角度來看,沒有麥理浩的「10年建屋計劃」,香港居住問題,不知會惡化到什麼程度!
梁為八萬五核心人物之一
房屋問題,在香港過去幾十年,已經成為「老大難」的問題。回歸之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先生也是以房屋問題為重點施政,提出以8萬5000個為建屋量的目標,主導這項政策的其中一名核心人物就是現任特首梁振英先生。政策推出時,香港的輿論一片讚好、一般市民讚好、報章社評讚好、豪宅大炒家讚好、地產代理高層讚好、政界名嘴讚好;泛民議員在讚好之餘,是擔心董建華只是開空頭支票,到時建屋量未能達標。但當時全面讚好的歡呼聲,3年之後就變成「倒董」口號——「『八萬五』害死香港」!結果董先生真的倒了,「八萬五」沒有了、居屋不見了、公屋少了、私樓更大幅度減少了、土地開發不做了。最後,游議員所代表的一眾年輕人,最珍惜重視的那一間「房間」也找不到了。
大家有否想過,如果當年不是都沉醉在「倒董」之中,房屋仍是重點施政,未能推出市場的土地能留為儲備,今天的情况又會如何?大家不妨翻一翻舊新聞,董先生離任多久,香港輿論又再大談「樓價貴」、「置業難」的老調。
當大家都覺得居住是大問題、求一房而難得之際,大家開始懷念董先生。當年「八萬五」的主導者之一、梁振英先生也成為大家解決房屋問題的希望,最終梁先生也成為第三任行政長官。現屆政府對解決房屋問題的力量,可以說是「鋼鐵意志」再加「洪荒之力」。但在種種客觀條件下,這包括超低利率下的資金氾濫,以及收地建屋在法例規定下的冗長時間,表現仍未盡如人意。但這些局限,並非在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控範圍之內。而力之所及,已經推出行政管制的「辣招」,以及以短中長期不同手段盡快供地,私人樓宇落成量,已創10多年的新高。沒有這些努力和措施,樓價會升到什麼地步?
長話短說,追求個人空間,希望可以置業安居的年輕朋友,請認清楚誰是你們的朋友、誰是你們的敵人。是被人指摘「盲搶地」的政府,還是不拆不遷、香港做回鄉郊農業的言論主張?「洪荒之力」不繼,3年之後又將如何?3年之後再來一次後悔?可惜後悔藥治不了病!(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