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冠一﹕石油減產 說易行難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2日 06:35
2016年10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布蘭特期油自10月起已企穩在每桶50美元以上水平,紐約WTI期油在冠一執筆時亦守在50美元之上;反映投資者對沙特阿拉伯牽頭透過油組(OPEC)協調減產的計劃,抱有一定信心。


油組目前每日總產油量接近3400萬桶,根據沙特的構思,各油組成員國可協調齊齊減產,目標把油組的每日總產油量減少1%至2%,至3300萬桶左右。有分析估計,這個減產規模有望令國際油價重返60美元水平。


部分國家獲豁免 總產油量或不變

但值得留意的是,產油國國情個個不同,伊朗、利比亞及尼日利亞已獲油組豁免,毋須遵從上月底草議的減產目標 : 伊朗擺脫石油禁運束縛之後,正急需擴大產油量套匯以振興經濟發展;利比亞內亂局勢稍穩,政府希望今年底前擴大每日產油量40萬桶以鞏固政權;至於尼日利亞,被反政府勢力破壞的輸油設施陸續修復,石油供應量每日增加近20萬桶。假如油組的總產油量下調規模僅每日70萬桶的話,隨時會被伊朗、利比亞及尼日利亞所增加的產量所抵消。


油組11月底會議將正式制訂成員國之間,如何分配減少的產油配額。沙特牽頭,相信會主動減產較大部分,其他沙特友好成員國亦會跟隨。然而,要達到支撐國際油價穩步回升的效果,其他成員國絕對不能「趁火打劫」偷偷增產,否則又會輕易陷入惡性競爭,出現割喉戰也不足為奇。


况且,另一非油組產油大國美國,至今未曾就國際石油市場的減產計劃表態。對於擔心市場份額遭蠶食的產油國而言,難免會傾向支持凍產多於減產,尤其當國際油價回升,美國從事頁岩油的生產商有機會再蠢蠢欲動,掠奪傳統產油國市場份額。


縱減產也要需求增配合

提振油價,除了要確保油組每日淨產油量減少之餘,還要非油組的主要產油國配合。俄羅斯雖然已高調表明支持油組的減產動作,但礙於本身財政壓力考慮,恐怕俄羅斯最終只會停留於凍產這類姿態,而不太可能主動配合減產;這明顯跟市傳沙特希望俄羅斯配合每日減產20萬至30萬桶的預期有很大落差。當然,萬一爆冷沙特與俄羅斯雙雙同意減產,國際油價短期的上升動力就絕對不能輕視!


國際能源署(IEA)期望,若然主要產油國11月底協調減產成功,石油市場供求失衡的狀態,有機會提早在2017年下半年之前消失。不過,改善石油市場供求失衡的關鍵是「供減求增」,非單靠減少供應就可成事。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原油(期貨):48.50 至 53.50 美元

英鎊(現貨):1.2260 至 1.2660 美元

恒指(現貨):23200 至 24000 點

(轉載自《王冠一財經頻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www.c1syndex.com )

王冠一財經頻道首席評論員 wongsir.com.hk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