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新一屆立會碎片化 黨派利益更難整合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2日 06:35
2016年10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新一屆立法會今日開始議事,由於有26個新面孔,予人有新人新氣象,給立法會注入新動力的憧憬。近年議會生態惡質化,議員吵吵鬧鬧,亂象叢生,特別是去屆議會「拉布」不斷,流會成為常態,立法會失去了議事、解決問題、通過議案的功能。大多數市民對立法會的情况已經感到疲累甚至討厭,期望新一屆議會伊始,議員們順應市民渴求,使議會回歸原有功能,成為推動發展的動力,而非淪為窒礙發展的阻力。


新人湧現聲言抗爭

議會亂象或更激化

立法會湧現大批新面孔,無論他們循功能組別或地區直選晉身立法會,都是反映選民的意志和選擇,期望新人帶來新局面,「新丁」在未來4年將有機會驗證能否不負市民託付。不過,立法會選舉結束超過一個月,部分新科議員從心理以至具體行為,似乎還沒有做好代議士的準備。例如個別無時間觀念,視遲到為正常;須知道議會按時運作,會議不等人,遲到就失去議事機會,期望正式開議之後,這類行為會端正過來。


新一屆立法會組成特徵是碎片化,粗略劃分70名議員,屬於12個政團,數量超過上屆立法會;部分只有一個議席,其中6席標榜本土/自決路線的議員,不僅與建制陣營無絲毫交集,與傳統民主派、激進民主派同樣格格不入。即使他們互相之間也有不同取向,初步看來並未顯出有尋求妥協的意願。另外,建制陣營黨派之間,近年也是經常各唱各調,各行其是。議會碎片化,即使在同一陣營亦難以整合,設若延續上屆立法會的情况,議員「拉布」此起彼伏,個別議員靠響鐘就可以拖死議案;今屆陣營和黨派利益更細碎分歧,則政府議案提交立法會能否操作通過,更難以預測。


事實上,部分新科議員放言將在議會採取激烈抗爭行動,包括不排除佔據主席台,云云。或許市民須有心理準備,所謂新氣象不會表現在積極方面,反而可能帶來更消極的力量,使議會亂象沒有最激,只有更激。大多數市民不認同,甚至討厭部分議員在議事堂的言行,不過在比例代表制之下,少數議員毋須理會多數市民的感受,他們只要討好一小撮支持者就可以確保議席,上屆不斷「拉布」、視議會為遊樂場的議員,今屆依然當選連任,正好說明選舉制度決定了議會的畸形狀况。


上一屆立法會,建制陣營未與泛民陣營協調,掌控各個事務委員會,導致兩大陣營尖銳對抗,議會亂象與此有一定關係。今屆立法會,原本有消息說建制陣營和民主派就事務委員會正副主席安排將進行協商,一度讓人憧憬新一屆議會不至於甫開始即釀對抗。不過,最新發展是民主派提出按照議席比例分配各委員會的正副主席,而建制派的建議遠低於民主派提出的比例要求,召集人涂謹申形容「退無可退」、「忍無可忍」,表示民主派將全面參與各委員會並競逐各個委員會正副主席。即是說,建制陣營與民主派將會對撼,設若情况未能轉圜,則原本憧憬的平和開局將成為泡影,兩大陣營在開局就大鬥特鬥,議會往後工作也難以寄望心平氣和了。


民主派掌事務委會

或可改變政治生態

政治這回事,許多時候是「屁股決定腦袋」。議員擔任了事務委員會主席,既受議事規則規範,又有責任促使委員會事務向前推展;從這個角度觀之,即使一些委員會主席、副主席職位由民主派議員出任,看不到有何不可。當然,例如財委會具重要作用的委員會,由建制陣營議員擔任正副主席,安全系數較高,其他一些委員會就應該盡量讓民主派議員執掌。事實上,讓「民主派主席」面對「拉布」局面,尋思如何維持議會秩序、怎樣剪布,親自體會議事失序的壓力,或許會促使思維轉變,從而見諸行動改變,對政治生態良性發展會起到積極作用。現在的爭議在比例,建制陣營應該從更高格局思考,讓民主派佔更高比例,爭取達至較平和開局。


上一屆的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和醫委會改革草案,在法案委員會已經得到各個黨派最大共識,在社會上也獲得普遍認同。可是,提交大會討論時,社會上湧現不同意見,原本支持草案的議員見風轉舵,加入反對陣營,甚至參與「拉布」,把草案拖死。這兩條草案諮詢出了問題,在議員缺乏承擔之下,民粹戰勝了理性。新一屆議會要汲取教訓,做好草案委員會的工作,盡量諮詢和吸納持份者的意見,避免再出現草案「臨尾香」的局面。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