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江宗仁:新興市場續受捧 未怕強美元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1日 06:35
2016年10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黑天鵝不常有,但今年特別多。年初有中國二次匯改兼自我熔斷,炸散全球金融市場;年中有英國意外地脫歐,卻反而令全球資產價格飆升;近期先有德銀事件,到上週五又爆出英鎊在兩分鐘崩盤式下跌6%,至今原因、週五低位究竟在何水平仍眾說紛紜,但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尚未明顯,反而美元成為了苦主。筆者認為英國和歐洲暫不會出大問題,但美匯走強,若破頂展新升浪,這才是真正問題。


美匯指數卻愈來愈強(見圖),雖未突破100大關,仍在上落區間之內,但勢頭卻顯然已持續上升。然而,資金持續流入新興市場,掩蓋了強美元帶來的壓力。


「癲鎊」跌極有個譜

英鎊急挫原因眾說紛紜,有指是俗稱「肥手指」的錯盤、被投機者在交投最為疏落的的時段偷襲、電腦買賣程式出錯等等,都是一些技術性的錯誤,亦有指與法國總統奧朗德的強硬言論有關。英鎊週五的跌幅不小,但相對歷史上的幾次大事件都不算誇張,遠的不說,今年公投脫歐當日的10%波幅就更厲害了。只是今次是沒有任何特定原因、沒有任何人預計得到。一些無法預計的事情發生了,往往就會引發投資者的避險情緒,上週五亞洲市場亦全線下跌,儘管與英鎊的相關性有限。


若兩分鐘急挫6%純屬意外,市場並不認同會跌這麼多,那週五午後由1.24以上又一下子逼近1.22水平,卻又顯得早上的「意外」並非意外。當然,崩盤過後大家都怕怕,甚至連民眾也寧願持有外幣、全市場都沽出英鎊也說不定。據筆者的經驗,上週五的無故崩盤後反彈,即日低位往往已很接近是次跌浪的最低位,只是後市幾乎都會下試該低位,之後才出現反彈和轉勢。


筆者上周指英國脫歐,會尋求弱英鎊來支持經濟和談判,但英鎊是極不可能失守1.2水平,豈料迅即就已跌破了,可見匯市實在是極不好預測的,尤其是因為波幅驚人、有「癲鎊」之稱的英鎊。雖然預測錯誤了,但筆者看淡的邏輯依然有效,上周更有陰謀論者認為,英鎊閃崩或與英國有關。因為英國和歐元區是非常緊密的經貿夥伴,而歐元兌英鎊相對脫歐前已升值了20%,如此短時間內的大幅升值,會將歐元區企業處於相當不利的處境,競爭力會被英國企業比下去。


人幣或趁勢貶值

一旦歐盟如奧朗德所言要懲罰英國,令市場擔心硬脫歐,則歐元兌英鎊就更加強勢,變相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英國盡力令英鎊愈弱勢,在談判上愈有利。但話說回頭,歐元兌英鎊已相當接近08年時的歷史高位,除非英國完全失去競爭力,否則創歷史新高、甚或再展升浪的機會不大,潛在升值空間應不足10%。以日本為例,即使過去數年的QQE規模驚人,但美元兌日圓大致上仍在近數十年的80至120水平上落,到達極端水平後並未更加極端。


短期焦點更應放在美元之上。美國9月份經濟明顯改善,週五就業數字亦不差,12月加息機會高唱入雲,令美元走勢非常強。英鎊崩盤拖低一眾非美貨幣,就連離岸人民幣匯價亦突破6.7關口。如美匯指數再次試破100大關,今次將是第3次,在技術分析中是非常關鍵的一次,成功便展升浪,失敗則可能轉勢向下。


美元兌日圓已升破下降軌,歐洲和英國仍在爭議中,有點兩敗俱傷的感覺,而中央顯然認為人民幣未貶值到位,很可能趁非美貨幣弱勢再來一段貶值浪,故美元還是看高一線。只是今次美元強勢下,資金仍源源不絕地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已連續14周流入,而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年初至今的流入金額更相當於AUM(管理資產)的10%,非常誇張。只要資金持續流入,強美元自然不是問題,但究竟資金流何時轉變,卻是無法預測的事。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