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廉潔社會 警惕不息 \文:胡逸山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1日 06:35
2016年10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香港有個聞名世界的廉政公署,40多年來在反貪防腐方面的各項成就有目共睹。多名高官涉貪或利益衝突被成功檢控與定罪,在令人刮目相看之餘也成為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反腐工作的典範與指標,也還是很令人欽佩的。在馬來西亞,以前有個反貪污局,後來改名為反貪污委員會,在相關方面應該也很努力,但大馬民眾對其印象卻也還是很刻板的,大多認為它所謂「只抓小魚,不敢動大魚」,沒有太大幅度地去「打」大家公認的一些「大老虎」。


大馬反貪朝野嘩然

惟近月來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的一些國際大報皆陸續發掘、報道有關大馬的一個稱作「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的類主權基金的一系列令人不安的資金流動課題,甚至牽涉到大馬政壇及高層。有關報道,在月前也在很大程度上幾乎獲得證實,因為美國司法部啟動民事程序(應是為了躍過較為繁複以及舉證更為嚴格的刑事程序)來尋求凍結流經美國的牽涉到「一馬公司」的資金與所引伸開來的各項包括房產、影業公司、藝術品等資產。大馬反貪會據聞多日來也在調查相關的事迹,並也有與美方合作,但基於大馬的政治現實,也未能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這一點,大馬民眾也還是看在眼裏的,不過也只能耍手搖頭而已。


但有時即便是所謂的「小魚」,那「食量」可能也還是很大的。較早時,大馬反貪會在我老家沙巴就幹了一起很大的行動,在沙巴州水務局長與副局長的家裏,搜出了好幾千萬馬幣的現金,頓時引起沙巴以至整個大馬甚至國外的朝野嘩然。好像電影裏的情節般,這些贓款現金被紮成一捆捆、一疊疊,竟就收藏在家裏電視機下邊的櫥櫃抽屜裏,那大剌剌、華綠綠的照片在熒幕上「秀」出來、報紙上登出來,也還是很令人目瞪口呆的。而且那還只是現金,其他據說上好幾億的資金還存在彼等開在大馬國內外銀行的戶口裏,陸續被當局予以凍結。當然還有各款的名車,也被「繳獲」。這項貪污案件,也牽連了好幾十家正被調查中的工程承包與諮詢公司,主要都與該兩名主要嫌疑人有千絲萬縷的親屬或利益關係。


據說,這是大馬反貪會有史以來所辦理的涉及款項數目最大宗的「現行」貪污案(不「現行」的,如前述的「一馬公司」的系列涉款比這多上好幾十倍的令人不安事件,另當別論)。當然,這裏「現行」的定義,應該不是說賄賂者在移交款項於被賄賂者之際被執法當局當場破獲,而只是指被賄賂者一次過被搜出的最大筆款項。這起案件雖然不關我事,但身為沙巴人,也曾在政府體制裏服務過,我還是覺得很遺憾、很羞恥的。我太太在沙巴的建築行業裏工作多年,當我們談起這起案件時,她說在一些公家的會議上其實也常見到其中一名嫌疑者官員,其不常發言,看起來只像是名默默耕耘的官員。而這幾天記者朋友們訪問這幾名涉案官員的鄰居時,大家也幾乎異口同聲的說彼等平時舉止頗為低調,不大事張揚。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不可貌相」了。


以上所說的涉案官員被形容為「作風低調」,我不禁在想,不也從彼等家裏尋獲幾部名車嗎?大馬官員不比香港官員,即便級別頗高了也沒有高聳入雲、令人生羨的正式薪金。「高薪養廉」的概念還沒正式滲入公務員以及政務官的薪酬體制裏。所以,在理應收入不是特別高的高官家裏停着幾部明顯屬於彼等或彼等得以使用的車,那在鄰居們的眼中,難道不會生疑嗎?我想,在這方面最貼切的解釋,可能還不是在一般發達或先進國家或地區的人們用典型邏輯即可理解的。要解釋這一「收入不高高官家裏擺着名車鄰居卻不生疑」的現象,應該從一個政治經濟學的理念與另一個社會學的理念的交叉運作來看起。


高官與名車現象

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就是所謂的「資源詛咒」(resource curse)。這就是在尤其是一些天然資源豐厚但整體社會經濟仍屬發展中的國家或地區裏,本來這些豐厚的資源應該造就該地相比於一些資源匱乏的不毛之地更為快速的發展。如亞非拉等大洲皆有好一些如礦產、農產品等豐厚的大小國家,但彼等的國民生產總值或平均以至整體收入等卻未見增加。這主要是因為豐厚的天然資源,恰恰造就無論是當官的或私人界的許多經濟領域參與者都受不住強烈的誘惑——輕者在資源各種生產過程中上下其手,重者則官商勾結,力圖壟斷某一或各種資源的萃取。如此一來,即便是有再豐厚的資源,在官商們以五花八門的手段來「尋租」(rent-seeking,主要指不事真正的生產與公平的分配資源,而是以行政或其他手段來佔據資源的生產途徑,從而抽取高昂的「租金」)之下,國家或地區的健全發展,以至平民百姓的福祉,也就被如此犧牲掉了。所以,有了豐厚的資源,對這些地方來說,不但不是福分,反而可算是詛咒呢。在這樣的畸形經濟發展下,正式收入不高的高官擁有名車,在百姓的眼中看來,也還是不足為奇的,因為大家都「預」了當官的肯定都有大筆的「額外」收入,那麼有幾部名車,也算不上有什麼大不了,還算是「低調」了。


另外一個相連的社會學概念,可能還是在一些發展中的國家與地區,許多平民百姓即便是教育程度不低,但在沒有經過真正的啟蒙運動的洗禮下,內心裏還是抱有很大程度的封建理念,至少是半封建理念的。就如在以前的封建時代裏,當封建領袖在城堡的大廳裏,或城市的大廣場上風風光光的上演一套排場龐大的典禮時,周邊的農民們雖然平時的生計在封建領袖的壓榨底下已然極為辛苦了,但在高喊民族主義或其他響亮口號的封建領袖的「感應」下,目睹領袖高高在上的威風彪彪,不但不忿忿不平,反而很可能感到頗為欣慰——得以擁有如此「上流」的領袖,真乃本地之光啊!有了如此的甚至不自覺的崇尚領袖的封建或半封建理念的作祟,那當高官的有幾部名車,那當然是理所當然的啊。那資源詛咒加上封建主義的醞釀,無形中也造就了一些高官們的為所欲為了。


目前香港有廉政公署反腐把關,再加上市民們普遍的反貪醒覺,當然會讓許多人對貪污這社會毒瘤掉以輕心。只希望鄰近國家與地區的如上述般的巨型貪污事件被爆發出來時,大家也會有所警惕。一個廉潔的社會不是必然,而是需要各方不停的排除誘惑、努力維持的。


胡逸山

馬來西亞首相前政治秘書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