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易志明:為香港棕地平反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11日 06:35
2016年10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土地問題困擾香港多時,覓地建屋是本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的一連串事件更令社會熱烈討論發展土地的先後次序,不少人更提出由於棕地「無用」,所以政府應優先收回建屋。


棕地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定義,在英國泛指之前曾經發展並有潛力日後作重新發展的土地。但在美國則泛指受污染的廢棄工業用地,在清理後才適合重新發展。在香港,棕地一般指位於新界鄉郊地區的農地,由於農業基本上不再存在而改為用作各式各樣的工業活動的土地。


香港棕地絕非無用

根據民間的一項調查,香港棕地面積總共有1192公頃,當中作儲物、廢物回收等用途的棕地佔473公頃,貨櫃場佔306公頃,露天停車場佔171公頃,其他用途的有242公頃。事實上香港的棕地與歐美的情况大有不同,尤其在香港的物流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絕非部分人所指的「無用」。


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行業之首,佔GDP(本地生產總值)的24%。其中物流業的直接經濟貢獻是GDP的3.2%、就業人口的5%,涉及18.8萬個職位。用作貨櫃場的306公頃棕地對物流業有多麼重要?我們可以將之與貨運量佔香港港口吞吐量80%的葵青碼頭的面積作比較。葵青碼頭的貨櫃堆場總面積只為279公頃,換言之棕地貨櫃場的面積比葵青碼頭的還要大,重要性可想而知。


有政客指近年香港的吞吐量下跌,再不需要這麼多的貨櫃場。但這說法絕對是顛倒因果,罔顧香港港口正在轉型的事實!香港貨櫃碼頭商會其實早已於多年前向政府反映碼頭面對的問題,無論是供貨櫃堆存的土地或駁船的泊位均嚴重不足,由於未能應付日趨增加而需要更多後勤用地的轉運貨運,導致碼頭擠塞,令香港的競爭力下降。用地不足正是香港吞吐量下降的原因,若在未有妥善安置辦法前收回棕地貨櫃場,對香港物流業將有災難性的影響。


另一類對物流業重要的棕地是露天停車場。香港現時的中型、重型貨車共有約4.2萬輛,而根據政府的泊車研究,貨車約短缺9000個泊車位,即是香港大約有3.3萬個貨車泊車位。但由於政府多年來一直拒絕正視貨車或其他重型車的泊位需求,沒有提供足夠的泊車用地,棕地就成了貨車的「避難所」,現在的貨車泊車位大都是在棕地之上。根據業界的資料,每公頃土地可停泊110輛貨車,171公頃棕地即有近1.9萬個泊車位,佔全港貨車泊車位接近六成,絕非「隨時駛走」就可以用來發展。如何妥善安置才是收回棕地停車場要解決的先決問題!


應重置先行

再發展香港棕地以善用土地資源絕對可以,但前提是要肯定棕地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和重要性,妥善安置現時棕地上的作業,包括在新發展區或新口岸預留足夠物流用地、興建多層貨倉及重型車停車場、擴展路旁夜泊試驗計劃等。提出「棕地優先」前更應重置先行,確保香港經濟四大支柱行業之首的貿易及物流業能持續發展。


作者是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

(系列之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