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提出,將香港史納入中史科課程當中,覆蓋古今的香港歷史。增加香港歷史內容的努力,固然值得肯定,但更大的問題就是,為何要將香港史增加至中國歷史科之中?而歷史科,又為何要成為國民教育的工具呢?
諮詢文件當中提到的「學習目標」第四點:「通過對香港重要史事的認識,了解香港過去發展的歷程、及與國家的關係,加強對社會、國家的歸屬感。」這樣的學習目標,實在令人擔心,國教科是否借屍還魂、分拆上市?
我個人很認同,初中應該要大幅增加歷史教育,甚至將其變成歷史科;可是,我支持的是中史和歷史科(俗稱「西史」)合併而成的歷史科。
不少國家的歷史科,已經不會分成本地史、本國史或外國史,而是將本地、本國的視野,放進世界歷史的框架當中。今天初中仍要將歷史科分成中國史,以及中國以外的歷史,實際是一種倒退。而今次的改革,又是把香港納入中國的框架之中,透過歷史教育,製造一種既定的事實,說明香港自古以來為「中國」(古時並無「中國」)的一部分。而這個目標或議程,絕不應是歷史教育的任務。
歷史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導學生過往的史實、培養同學批判思考,知古鑑今,懂得如何在現今自處。可是課程目標當中,半字不提「批判思考」和「獨立思考」,但就用大篇幅提到培養「個人對國家和民族的歸屬感」。以大一統和漢族中心的歷史觀,看待中國歷史,只會令歷史教育走上歪路。
委員會成員當中,不少都是歷史科的學者和前輩,希望他們都能正面回應這些質疑,暫時擱置中史科改革,而考慮將中史和歷史兩科合併,追上國際標準,不要令中史科淪為國教工具。
作者是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諮詢文件當中提到的「學習目標」第四點:「通過對香港重要史事的認識,了解香港過去發展的歷程、及與國家的關係,加強對社會、國家的歸屬感。」這樣的學習目標,實在令人擔心,國教科是否借屍還魂、分拆上市?
我個人很認同,初中應該要大幅增加歷史教育,甚至將其變成歷史科;可是,我支持的是中史和歷史科(俗稱「西史」)合併而成的歷史科。
不少國家的歷史科,已經不會分成本地史、本國史或外國史,而是將本地、本國的視野,放進世界歷史的框架當中。今天初中仍要將歷史科分成中國史,以及中國以外的歷史,實際是一種倒退。而今次的改革,又是把香港納入中國的框架之中,透過歷史教育,製造一種既定的事實,說明香港自古以來為「中國」(古時並無「中國」)的一部分。而這個目標或議程,絕不應是歷史教育的任務。
歷史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導學生過往的史實、培養同學批判思考,知古鑑今,懂得如何在現今自處。可是課程目標當中,半字不提「批判思考」和「獨立思考」,但就用大篇幅提到培養「個人對國家和民族的歸屬感」。以大一統和漢族中心的歷史觀,看待中國歷史,只會令歷史教育走上歪路。
委員會成員當中,不少都是歷史科的學者和前輩,希望他們都能正面回應這些質疑,暫時擱置中史科改革,而考慮將中史和歷史兩科合併,追上國際標準,不要令中史科淪為國教工具。
作者是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