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升287點,收報23,584點,成交金額486億元。德銀事件降溫,美股大漲,港股大幅高開355點,但高開後動力不足,高見23,698點後曾顯著回吐,低見23,500點,尾市升幅再度擴大。由於內地國慶長假期,北水中斷下港股交投極為淡靜,市場熱點較為個別,澳門9月賭收按年增7.4%勝預期,濠賭股除永利(1128)外全升,但多是衝高回落,近期最強勢反而是美高梅(2282);手機設備、軟件股亦回勇,小型油服股亦大漲。內地多個熱點城市「打壓」房地產,內房股多捱沽,但所謂的收緊多屬得啖笑,地方算是向中央交了差,中央也向外資擺出了姿態。在當前的牛皮市中,有低吸的價值。
內地樓市近乎失控,大量一二線城市樓價均錄得高雙位數字升幅,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接受美國CNN Money專訪時直言,內地樓市是史上最大的泡沫。由於內地8、9月份的經濟數據也不差,顯示短期內並無太大下行風險,結果在中央的一聲令下,幾乎所有樓價大升的城市都相繼續推出限購、限貸措施,試圖遏抑一下火熱的樓市。
標題當然是打壓、限購等字眼,但看一下實際措施,就令人啼笑皆非。武漢、合肥本地人最多可購2套房,濟南則是擁有3套房後便不得再買,這種限購,有等於無,同時首套房首付多數亦只25%,措施針對的多數仍是二套房,首付比例由40%升至50%。此外,限購措施亦多數有區域性,例如武漢就只適應於主城區,天津的限購就不包括濱海新區。
限購措施 令人啼笑皆非
單以二線城市的措施而論,地方政府都沒有動真格的意思,只是略為調高一下二套房的門檻、略表意思一下就算了。但有能力購買二套房的買家,40%還是50%首付其實分別不大,同時其持的首套房也能加按(即房抵貸,但明文規定禁止用於再買房,實際上無人理會),加上還有P2P、首付貸等創新金融的另類融資渠道,對於令樓市降溫有多大作用,市場都很懷疑。只是官方立場似乎是偏鷹了,大家總要顯得有點怕,否則真的一大棒打下來,屆時便同歸於盡。
按揭貸款仍佔大部分新貸
過去兩星期限購、限貸之聲不絕,內房股已率先回落,但由於剛過去的周末有大量城市集中宣布收緊,不少內房股昨日走勢更弱,多數已低見保歷加通道底部,甚至跌穿了。但年初至今,無論是內房股還是大市,每次回到通道底部便見支持,並且很快再展升浪。當然,也有可能樓市已見頂,內房股將轉勢,但筆者至今看不到任何領域能取代內房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即使中央和地方大舉上馬項目,按揭貸款依然佔了新增貸款的絕大部分。中央極其量只能盡力限制資金流向一二線樓市,令樓價升勢放緩,今次一二線城市的樓市整固期,相信會以成交量稍減、價格難以回落為主。
至於內房股估值,經過近期調整,預測市盈率多已回到過去5年平均數,例如中國海外(0688)今年預測數字為8.05倍,低於5年平均數的8.42倍,相對於恒指和國指均較5年平均數高出約10%,估值也顯得更吸引。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內地樓市近乎失控,大量一二線城市樓價均錄得高雙位數字升幅,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接受美國CNN Money專訪時直言,內地樓市是史上最大的泡沫。由於內地8、9月份的經濟數據也不差,顯示短期內並無太大下行風險,結果在中央的一聲令下,幾乎所有樓價大升的城市都相繼續推出限購、限貸措施,試圖遏抑一下火熱的樓市。
標題當然是打壓、限購等字眼,但看一下實際措施,就令人啼笑皆非。武漢、合肥本地人最多可購2套房,濟南則是擁有3套房後便不得再買,這種限購,有等於無,同時首套房首付多數亦只25%,措施針對的多數仍是二套房,首付比例由40%升至50%。此外,限購措施亦多數有區域性,例如武漢就只適應於主城區,天津的限購就不包括濱海新區。
限購措施 令人啼笑皆非
單以二線城市的措施而論,地方政府都沒有動真格的意思,只是略為調高一下二套房的門檻、略表意思一下就算了。但有能力購買二套房的買家,40%還是50%首付其實分別不大,同時其持的首套房也能加按(即房抵貸,但明文規定禁止用於再買房,實際上無人理會),加上還有P2P、首付貸等創新金融的另類融資渠道,對於令樓市降溫有多大作用,市場都很懷疑。只是官方立場似乎是偏鷹了,大家總要顯得有點怕,否則真的一大棒打下來,屆時便同歸於盡。
按揭貸款仍佔大部分新貸
過去兩星期限購、限貸之聲不絕,內房股已率先回落,但由於剛過去的周末有大量城市集中宣布收緊,不少內房股昨日走勢更弱,多數已低見保歷加通道底部,甚至跌穿了。但年初至今,無論是內房股還是大市,每次回到通道底部便見支持,並且很快再展升浪。當然,也有可能樓市已見頂,內房股將轉勢,但筆者至今看不到任何領域能取代內房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即使中央和地方大舉上馬項目,按揭貸款依然佔了新增貸款的絕大部分。中央極其量只能盡力限制資金流向一二線樓市,令樓價升勢放緩,今次一二線城市的樓市整固期,相信會以成交量稍減、價格難以回落為主。
至於內房股估值,經過近期調整,預測市盈率多已回到過去5年平均數,例如中國海外(0688)今年預測數字為8.05倍,低於5年平均數的8.42倍,相對於恒指和國指均較5年平均數高出約10%,估值也顯得更吸引。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