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滬港通2.0 港交所隨時新高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31日 06:35
2015年03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五收市後,中國證監會公布公募基金可直接參與滬港通交易,毋須再經原有的QDII機制。看似一個沒什麼的政策「微調」,但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滬港通2.0」 提升加強版,彌補過去一些不足之處。5萬億元人民幣的公募基金,所謂的「正規軍」將可直接買賣暫時284家榜上有名的香港掛牌公司股票。雖說這些基金都需先修訂投資範圍條款,可能需要半年時間,但大批春江鴨已先把恒指推高近400點了。


港交所只此一家

對比A股,H股平均折讓三成,最多的超過七成,想像空間很大。我認為長線最受惠的仍是非銀行金融類股票。首選仍然是港交所(0388),因為只此一家,內地沒有。雖然股價不廉宜,但如成交額持續上升,重回歷史高位(265港元),也是有可能的。


其他概念更是一大堆。「一帶一路」非常熱門,但炒味甚濃。任何實質業績成果,最少需時一兩年後才可反映出來。放鬆限購的傳聞也不少,可令內房板塊炒一轉(尤其是一線城市),但不能改變供過於求,人口老化,及剛需見頂的事實。


深創板倘調整 對港股有利

經「滬港通2.0」後,市場當然更期盼「深港通」的來臨。在深圳上市的大多是中小企(很多現在也很大了),而且市盈率普遍偏高。深圳主板45倍,創業板更高達75倍。估計「深港通」將包括一些香港上市的優質中小企。它們對比深圳A股來說,按內地投資者的說法,便宜得有如「白菜」。


無可否認,港股文化已逐漸A股化(不一定是壞事)。最近兩三年,大多數的公司會議都用普通話。過去很多上市公司還會僱用港人來當CFO或IR,最近發現都沒必要了。中環街上的年輕金融才俊,愈來愈多是內地人。操粵語的港人,大多都是上年紀的,或是在當信差送貨的。


但香港的特色從來都是華洋混處,所以港股的估值不可能也不應馬上A股化。過去港股成交不足,確有一些滄海遺珠的好公司被忽略了。大量內地資金殺到,它們的價值將被重估。但如果某些公司質素根本不好,絕對估值又不低,可能只是相對同類A股偏低,那麼我認為不一定是港股被拉高,A股也可能調整。深圳創業板的調整可能已開始,對港股有利。


盼消息更靈通 騙局無所遁形

中國股市成交很大,比較近似美股。Information(資訊)的價值很高。一個政策、新產品、或只是一個研究報告,威力都可以非常大,資金會極速跟進或出貨。但對比較成熟的美股,內幕消息的問題當然比較嚴重。但我亦希望港股過去一些最明顯的騙局,以及一些最粗劣的莊家手法,在消息靈通的市場內,也將無所遁形。


(中環資產持有港交所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