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移居到香港之後,每次媒體訪問我,最後都會提到這個問題﹕「香港和台灣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我認識的香港家庭,五根手指數得完,所以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但是我可以直覺地告訴你,香港的升學壓力,比台灣的還重。
這個星期五,我陪姊姊去上她第一堂的結他課。上課的地點很偏僻,時間也只有一小時,我不想來來回回跑,於是走進麥當勞等她。香港麥當勞有雜誌可看,而且都包着乾淨的書套。我隨手翻了三篇,僅僅就三篇,以後再有人問我台灣和香港教育方式有何不同,我就可以堅定地回答了。
台灣小學 早已不排名次了
我看的是一本幼兒雜誌。
第一篇的標題是「菁英班」。文章說最近有許多孩子要升小一的家長很緊張,因為聽說現在小一入學要有「菁英班」和「非菁英班」的考試。於是家長人心惶惶,不知在這個節骨眼上可以怎麼幫孩子。然後文章語氣一轉,說不用緊張啦,那是誤傳,其實是升小二的時候,才會有這個考試。等進了小一再怎麼怎麼準備就好……我看到這裏,不覺莞爾。
第二篇的標題是個問號,「名校喜歡收大仔?」所謂大仔,就是每年一、二月出生的小孩。文章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比起年尾生的孩子,大仔成熟,普遍的學習更快速。如果全班都是較成熟的小孩,老師教起來更有效率,學生的吸收也會更好;不會因為班上有較小、較不成熟的孩子,而拖累其他孩子的學習。我看到這裏,已經開始冒冷汗了。文章又訪問了某幼稚園,園長竟說,「對,因為收大仔,這些學生考進小學名校的機率更高,為了升學率,我們偏向收大仔沒錯。」最誇張的是這一段說詞﹕「大仔將來當醫生、律師的機率,會比較高。」什麼?我已經開始掐指推算﹕乾脆建議父母只能在三到四月懷孕好了,這樣人人都可以生出大仔來,公平了吧。
第三篇﹕踢出專注力。照片上是個五歲的小女生,跆拳道的架式不輸大人,她是分齡賽的冠軍。踢跆拳道跟專注力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女孩的專注力曾經有問題嗎?於是我在文章裏仔細搜尋,父母說三、四歲的時候讓女兒去學鋼琴,但是她很不專心,然後改學跆拳道,於是專注力的問題就改善了。天啊!踢跆拳道,也非得跟專注力扯上關係,這小孩哪有專注力的問題,是大人的想像力太豐富了吧,不要胡扯。
台灣的小學,至少從八年前開始,已經不排名次了。這三篇走火入魔的文章,至少前兩篇對台灣的家長來說,是天方夜譚,聽都沒聽過。
如果大人的教育思維不改變,小孩的升學壓力是永遠不可能變小的。
作者簡介﹕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40萬,育有兩名兒女
文﹕汪培珽
我認識的香港家庭,五根手指數得完,所以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但是我可以直覺地告訴你,香港的升學壓力,比台灣的還重。
這個星期五,我陪姊姊去上她第一堂的結他課。上課的地點很偏僻,時間也只有一小時,我不想來來回回跑,於是走進麥當勞等她。香港麥當勞有雜誌可看,而且都包着乾淨的書套。我隨手翻了三篇,僅僅就三篇,以後再有人問我台灣和香港教育方式有何不同,我就可以堅定地回答了。
台灣小學 早已不排名次了
我看的是一本幼兒雜誌。
第一篇的標題是「菁英班」。文章說最近有許多孩子要升小一的家長很緊張,因為聽說現在小一入學要有「菁英班」和「非菁英班」的考試。於是家長人心惶惶,不知在這個節骨眼上可以怎麼幫孩子。然後文章語氣一轉,說不用緊張啦,那是誤傳,其實是升小二的時候,才會有這個考試。等進了小一再怎麼怎麼準備就好……我看到這裏,不覺莞爾。
第二篇的標題是個問號,「名校喜歡收大仔?」所謂大仔,就是每年一、二月出生的小孩。文章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比起年尾生的孩子,大仔成熟,普遍的學習更快速。如果全班都是較成熟的小孩,老師教起來更有效率,學生的吸收也會更好;不會因為班上有較小、較不成熟的孩子,而拖累其他孩子的學習。我看到這裏,已經開始冒冷汗了。文章又訪問了某幼稚園,園長竟說,「對,因為收大仔,這些學生考進小學名校的機率更高,為了升學率,我們偏向收大仔沒錯。」最誇張的是這一段說詞﹕「大仔將來當醫生、律師的機率,會比較高。」什麼?我已經開始掐指推算﹕乾脆建議父母只能在三到四月懷孕好了,這樣人人都可以生出大仔來,公平了吧。
第三篇﹕踢出專注力。照片上是個五歲的小女生,跆拳道的架式不輸大人,她是分齡賽的冠軍。踢跆拳道跟專注力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女孩的專注力曾經有問題嗎?於是我在文章裏仔細搜尋,父母說三、四歲的時候讓女兒去學鋼琴,但是她很不專心,然後改學跆拳道,於是專注力的問題就改善了。天啊!踢跆拳道,也非得跟專注力扯上關係,這小孩哪有專注力的問題,是大人的想像力太豐富了吧,不要胡扯。
台灣的小學,至少從八年前開始,已經不排名次了。這三篇走火入魔的文章,至少前兩篇對台灣的家長來說,是天方夜譚,聽都沒聽過。
如果大人的教育思維不改變,小孩的升學壓力是永遠不可能變小的。
作者簡介﹕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40萬,育有兩名兒女
文﹕汪培珽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