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央反貪腐風暴席捲中國內地及港澳,以往最受青睞的歐洲奢侈品銷售也大受打擊。本月,法國大牌Chanel低調減價近兩成引發本港搶購狂潮,Dior、瑞士名表品牌Tag Heuer緊隨其後。如今,意大利老牌奢侈品牌Prada的亞洲減價大計也在醞釀之中。大牌減價難道是刺激亞洲奢侈品市場的解藥?
奢侈品捨價逐量 或得不償失
國泰君安(香港)分析員陳少威稱,從Chanel例子來看,減價對亞洲銷售的促進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大牌的名氣始終最有說服力。儘管Prada從「級數」來看不如Chanel,但品牌同樣具有很強號召力,相信減價無疑會刺激中國市場銷量。不過,他稱Prada減價空間應不如Chanel大,因Chanel過去幾年加價幅度相對較大。
AT Kearney大中華區零售業合伙人Torsten Stocker亦認同歐洲奢侈品牌應在亞洲減價,不過他指主要原因是為維持品牌形象而非促進銷量。他稱,「奢侈品不應該以價格為導向,若同一款產品在全球不同城市差價超過30%,大家只想着在哪買更廉宜,長期以來無疑會令品牌受損。」他稱人們「不會因為廉宜而買奢侈品」。他稱,未來奢侈品牌亦可能以同樣價格推出設計更好的新品來彌補差價。他稱,「求銷量不應該成為奢侈品的主要目的」,因為一旦過量,其獨特、稀有的定位就難以保持。
奢侈品捨價逐量 或得不償失
國泰君安(香港)分析員陳少威稱,從Chanel例子來看,減價對亞洲銷售的促進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大牌的名氣始終最有說服力。儘管Prada從「級數」來看不如Chanel,但品牌同樣具有很強號召力,相信減價無疑會刺激中國市場銷量。不過,他稱Prada減價空間應不如Chanel大,因Chanel過去幾年加價幅度相對較大。
AT Kearney大中華區零售業合伙人Torsten Stocker亦認同歐洲奢侈品牌應在亞洲減價,不過他指主要原因是為維持品牌形象而非促進銷量。他稱,「奢侈品不應該以價格為導向,若同一款產品在全球不同城市差價超過30%,大家只想着在哪買更廉宜,長期以來無疑會令品牌受損。」他稱人們「不會因為廉宜而買奢侈品」。他稱,未來奢侈品牌亦可能以同樣價格推出設計更好的新品來彌補差價。他稱,「求銷量不應該成為奢侈品的主要目的」,因為一旦過量,其獨特、稀有的定位就難以保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