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智傑﹕聚才於朝,還是藏智於民?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28日 06:35
2015年03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逝世,掀起了一陣「學習李光耀」的熱潮。香港作為新加坡多年來的比較對象,輿論亦把玩「雙城記」的情懷,肯定李先生的政績之餘,也順道揶揄香港政府的施政。縱觀這幾天的評論,大抵是李先生「功大於過」。縱然備受爭議,但全因他的「強政勵治」,使新加坡躍登第一世界之龍門。


社會發展的範式往往難以直接類比。由第三世界走到第一世界的道路,亦有所不同。新加坡,可說是一個「聚才於朝」的社會。控制政府的執政黨,透過各種各樣的國家體制和社會組織,幾乎把各行各業的人才都集中於管治集團或階層。而香港社會則相對比較「藏智於民」。港英政府或有所作為,或得過且過,但總體而言亦不算是「大政府」——無論是以往的華人精英領袖、新界大族、國共勢力、英資大班,及後的華資小虎(後來演變為今天的大財團),在在體現了香港民間社會的活力,以及是何等的龍蛇混雜。


以房屋及土地資源分配為例,新加坡政府幾乎當了全社會的發展商,透過組屋政策規劃全國人口發展,以至是新加坡公民的生涯計劃——中央公積金是儲首期的重要資本,計劃結婚於向政府申請購置組屋乃十分重要,組屋也是規劃新加坡各區不同族群人口比例的重要手段。


香港當然亦有公營房屋,也算得上有近半住戶居於不同類型的資助房屋。不過,香港亦同步出現了房地產的私人市場,可說是私樓跟資助房屋市場同時發展。政府有政策利器應對私人樓市的波動,但發展商、中介人、各種跟樓市有關的服務和資訊提供者,以至是買家和賣家,往往亦有應對之法,甚至是於輿論戰及政治游說工作上,較政府更具彈性、更有優勢。


「高材生」和「頑童」

成敗論英雄,新加坡政府的強政勵治與香港政府的步履蹣跚,當然是前者較有氣勢。然而,如果「發展」就是新加坡的「硬道理」,那「自由」可說是香港的靈魂。香港的民間社會,從來都桀驁不馴;香港的工商界,也不習慣服膺於政府的統領下。我總覺得,香港社會的性格,就是一個鬼主意層出不窮的頑童。他不屑香港政府這個老爸,也未必會在威嚴十足的「阿爺」跟前服服貼貼。香港社會,有時或許會覺得新加坡政府這個「隔籬屋」的「uncle」很英明,但如果要大家如新加坡社會過一些「紀律嚴明」的「高材生」生活,我相信沒多少人會受得了。


新加坡是「聚才於朝」的社會,以精英階層領導社會發展方略;香港則有「藏智於民」的性格,人才散佈於不同領域,養成「群雄並列、見招拆招」的格局。「高材生」和「頑童」,在過去幾十年雙雙成為亞洲奇蹟;而往後的幾十年,誰更能適應21世紀的趨勢?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