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曼谷,34℃高溫。
當大多數遊客躲入商場血拼,或躺在SPA鬆一鬆。有人卻選擇挑戰高溫,提起菜籃走進露天市場買菜,對着火爐學煮冬蔭功、自製新鮮椰汁,用汗水交換樂趣。
不少香港人視曼谷為另一「家鄉」,遇上三四天假期,總是心思思想飛一轉,到水門食海南雞飯,再到Siam逛逛商場,然後隨便找一家店做兩三小時SPA,毋須預設行程便可滿足而回。但除了美食、商場和SPA,曼谷還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有專為遊客而設的泰菜教室,除了可以學番兩道惹味泰國菜,還可以學懂選擇靚食材,一舉兩得。
這趟泰菜教室由逛菜市場開始。
教分辣椒 嚴選靚蝦
菜市場就在曼谷市中心Silom區,由大街穿入小巷,遊客區頓變成尋常百姓生活的地方;小巷兩旁攤檔,主要買水果、日常家品、醬料,拐彎轉入一個有蓋市場,濕漉漉的小攤檔,沒牆壁沒間隔,各攤販各佔一個料理台,售賣食品以蔬菜、肉類、海鮮為主。
「這裏有多種辣椒,哪一種最辣?」導師Koong向來自德國、荷蘭、韓國、日本和香港,拿着菜籃在菜市場穿梭的學員發問,大家不約而同指向最細小的辣椒。
「對,像泰國人一樣,個子雖小,但強。」身高不到五呎的Koong,拿起辣椒,在昂藏七尺的荷蘭男同學旁晃動,語帶挑釁。
「有沒有人知道,哪些蝦最新鮮?」一行十人又走到海鮮檔。
「……」這次沒有人回答。
「要選蝦身仍然彎曲的,代表蝦肉仍結實。」
深入了解冬蔭靈魂
走遍菜檔、海鮮檔、雞檔,還有專賣椰子的檔口,完成這次街市課,大伙兒回到烹飪學校。
踏進教室,地上(沒錯是地上,不是桌上)已放好九份工具和基本食材,今天煮第一道菜,就是泰國「國湯」冬蔭功,「『冬蔭』是酸辣湯,『功』是蝦。」Koong指着自己胸前名牌,「『功』,我就是蝦。」
「南薑、香茅、檸檬葉是冬蔭的靈魂;調味料是魚露、檸檬汁和泰國辣椒醬。然後在雪櫃找到任何蔬菜和肉類做配料,可以變成冬蔭蝦、冬蔭豬、冬蔭魚。」Koong一邊講解,一邊請學員把「靈魂」切碎,再切好番茄、蘑菇、辣椒,然後請大家移步到課室外走廊,十個煮食爐一列排開,各人拿着自己的材料,站在爐前。
「把所有東西倒進鍋裏,加水,煮滾後加蝦,再煮一會,熄火,加椰汁。」Koong說,泰國菜的特色,烹調很簡單,但事前準備卻不少。
三小時學煮五道菜
各人煮好自己一人分量的冬蔭功,即時品嘗;然後再準備泰式炒河的材料……雖然事前準備工夫多多,但各種菜式材料和調味料,已有專人準備,學員只需按着Koong的指示行事,就可變身大廚,煮出色香美味的地道泰菜。就這樣邊煮邊食,三個小時內把冬蔭功、青木瓜沙律、泰式炒河、紅咖喱雞、芒果糯米飯,先落鍋、後落肚。
■Silom Thai Cooking School
日期﹕天天有堂(分早、午、晚三班,一班最多9人)
收費﹕每人1000Baht(約238港元),已包括材料費及一本食譜
網址﹕www.bangkokthaicooking.com(需要預約)
文、圖:鄭寶華
編輯/蔡曉彤
美術/SIUKI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