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ETF助投資海外市場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27日 06:35
2015年03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股市多已邁入牛市,標普500指數2014年錄得13.54%升幅,而去年年末開始發力的內地市場更是飈升超過八成,不少投資者選擇利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進行內地市場的相關交易。儘管價格隨指數水漲船高,但股價較資產淨值有折讓的問題一直存在。其實,除了本港投資者熟悉的香港與內地,一些海外市場亦存在不錯的上升空間,在購買實物股票較為繁瑣的情况下,選擇ETF來捕捉此類市場的機遇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ETF絕大部分是一隻以某個指數或某類板塊或某種商品為追蹤標的並投資於其中一籃子證券,而可以在交易所公開買賣的基金。ETF的表現會跟隨大市的起落而有所變動,目前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ETF所追蹤的一籃子指數成分股,一般佔大市市值的七至八成,故基金的表現大致與該指數走勢同步,因此又被稱為指數追蹤基金。


收費低廉 毋須重新開戶

ETF的其中一大特色便是相對便宜的費用。投資者在認購互惠基金時往往需要支付最高達5%的認購費,投資ETF則不需要。同時,互惠基金的每年管理費一般都在1%至2%之間,而ETF儘管也需支付,但多數都在1%以下。另外,如果是兩隻投資組合相若、追蹤同一隻指數的ETF,由於基金費用是根據回報來計算扣除,故費用較低的那一隻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更高的回報。


與此同時,買賣ETF亦較買賣海外基金與股票便利。投資者只需通過證券經紀商在交易時段內進行買賣即可,不需要再開立一個額外的基金戶口,而ETF的交收方法也和一般股票相同。由於是集中某一市場的一籃子組合投資,而非針對於單一企業,故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對於不熟悉陌生市場的投資者而言亦可因此減少對於市場認知度不足而帶來的投資困擾。


投資一籃子組合有效降風險

本港投資者多習慣投資香港與內地市場,根據港交所的資料顯示,截至一月底香港本地ETF市場中投資A股與港股的資金佔到總成交額近乎百分之百,而投資其他市場的ETF的成交額不夠1%。事實上,在現時港交所上市的150隻ETF中,有81隻,即超過半數的ETF投資於海外市場。


以3月25日的易亞印度(3091)為例,每手2940元,跟蹤標準普爾CNX Nifty指數,自2013年12月31日起至今已升逾30%。而由於是以港元作為交易與基準貨幣,亦可免去印度盧比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


日歐量寬 ETF升值有潛力

除了印度,日本也是今年市場關注的熱點地區之一。霸菱資產管理在其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展望2015年,繼美股跑贏大市多年後,投資者應該放眼於其他地區,物色貨幣較遜色但具競爭力,且央行採取刺激性貨幣政策的市場,而日本正可以帶來上述機會。預計今年日本的量寬政策(QE)與企業管制的改善將支撐企業盈利實現12%的增長。而本港唯一一隻追蹤歐洲的ETF亦值得關注,但考慮到昨日德國DAX指數大跌1.81%,下滑超200點,ETF或有機會再迎調整,投資者可在耐心觀望後逢低吸入。


明報記者

[尉奕陽 理財專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