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亞視存亡絕續有懸念 政府應介入保障公益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27日 06:35
2015年03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傳媒引述亞視主要投資者,對亞視前景盡多悲觀之言,說到「很可能在本月底關閉」,云云。其後,亞視對一些說法有所澄清,但是未來數日亞視的存亡絕續會否明朗化,仍然是懸念。亞視營運若出現變故,這與其他公司結業不同,因為亞視佔用了珍貴的公共資源大氣電波,因此政府對亞視事態發展不應繼續隔岸觀火,而是要全面掌握情况,及早適度介入,確保大氣電波使用恰當,不會發生損害公衆利益的事。


白武士出價差距遠

顯示亞視難覓新主

今日已經是3月27日,若亞視「在本月底關閉」所言屬實,則變故就在這幾日發生;觀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回應此事,政府還停留在亞視會否獲得續牌的階段。牌照是命脈,因為若行政會議決定不再給亞視續牌,亞視就要關門大吉,不過目前事態與牌照並無直接關係,而是主要投資者宣示亞視關閉有期,則蘇錦樑的說法,顯然在狀况外。


亞視財困,最近數月因為未能如期支付員工薪酬而浮現出來。其實,亞視約5年前更換投資者以來就出現入不敷支,要靠借款方式維持營運,總共欠債約18億元。內地傳媒提到有兩名「白武士」曾經斟介,一個出價2億元,一個3億元,可是與債主索價9億元差距甚遠,若買方賣方各自堅持,相信亞視較難覓得新主。


亞視這樁買賣困難之處,不在於以9億元取得控制性股權清理債項,新買家還要處理亞視股東之間的官司,接下來的是設備老舊需更新,包括數碼廣播所需設施等,要投入數以十億元計資金。另外,要大事招兵買馬,推出有質素、可提振收視、可吸引廣告客戶的節目。若新買家入主後一切不變,只是維持基本廣播營運,看不到買來有什麼意義;若新買家雄心勃勃,財政投入與承擔之龐大,在互聯網世界對傳媒版圖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之際,要借亞視這塊招牌在免費電視打天下的人,其勇氣實非常人所能及。


亞視財困浮面之後,政府回應傳媒查詢,多以尊重商業經營、程序安排等為擋箭牌,對亞視營運種種不正常現象,視而不見或保持距離。政府若認為亞視仍可苟延殘喘下去,這種取態或許能過關,等到牌照屆滿再說,但是若不能排除亞視會自行宣布關閉停播,政府就不能再靜觀其變,而是要準備主動應對。


政府未按慣例,在牌照到期1年前通知亞視續牌與否,即使如此,亞視牌照今年11月30日就屆滿,政府遲早都要處理。若在牌照屆滿之前,亞視營運有變,則情况與因為牌照到期而「自然死亡」,並不一樣。例如當年「佳視」因為財困而倒閉,演變至員工遊行請願的抗爭行動,今時今日亞視若關閉,難以預料員工會有什麼反應;正如報道引述說「如果牌照都沒了,亞視的價值就基本上沒有了」,屆時亞視的關閉會否被演繹為政府不續牌的結果,值得注意。事態可能衍生的反彈,當局不宜掉以輕心。


此外,若亞視停播,以百計員工正式失業,他們應得薪酬、補償、福利是否獲得保障,也是會否演變為行動的潛在原因。事情已經發生變化,政府首要全面了解事態,掌握亞視股東繼續營運的意向,制訂通盤計劃,處理可能衍生的問題,包括免費電視牌照要即時處理,使大氣電波得到合理使用,造福香港社會。


政府須重塑競爭環境

否則無綫獨大成常態

亞視營運若出現變故,則無綫電視將成為唯一營運的免費電視台,情况偏離了政府增發牌照,鼓勵競爭,提高節目水平的原意。屆時亞視佔用的免費電視頻道如何處理,是一個問題;前年獲政府原則上發給免費電視牌照的兩家公司,在資源投入和傳播技術等,仍在與當局商討中,迄今並未獲發正式牌照。亞視現狀和其他兩家公司的營運取態,再一次揭示當年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決定,存在問題。


現在,客觀事實是積極要在免費電視展拳腳的香港電視,未獲發牌;當日「保護」亞視,使它不致在競爭中無法生存的用意,亞視則以財困可能關閉「回報」。原則上獲增發牌照的兩家公司,營運積極性意向不明。情况顯示,一台獨大可能成為免費電視的常態,市場缺乏真正競爭,是反映政策失誤的結果。若政府有意願,仍然有機會扭轉不正常局面,主要分兩方面:一、亞視的事態不能再以續牌程序搪塞,而是適度介入,以防出現意想不到的事;二、至於整體免費電視市場,只有讓自由市場的競爭機制發生作用,容許優勝劣敗,才是使市場重回正軌的正確選擇。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