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納指周一升近1%,收報5008.1點,是2000年3月27日以來首次升穿5000大關,並在這高位以上收市,突顯美國金融市場在2000年科網股爆破和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面復蘇,道指及標指周一也雙雙破頂。美股昨早段回落,截至今早凌晨零時,道指跌92點,報18197點。
《華爾街日報》指出,納指周一收市輕鬆突破5000點大關情况罕見。主要股指通常在交易時段上試高位後就會回落,要一段時間才能在高位以上收市。不過納指在周一交易時段上試5000點後,同日就高收於這關口之上。即使在2000年3月納指處於亢奮狀態,它在首次觸及5000點後,也要在多天後才能在高位收市。
破5000點 距科網高位一步之遙
納指周一距2000年3月10日收市時所創的5048.62點歷史高位相差不遠。受惠於美國經濟增長、企業盈利上漲及低息環境,道指與標指近年創了數十次新高,納指距離歷史高位仍有一步之遙。
由於納指成分企業的利潤和派息穩定增長,納指自2009年3月美市觸底以來累計升幅達295%,標指同期上漲213%,道指則上漲179%。納指今年以來累升5.7%,標指和道指分別漲2.8%和2.6%。
分析:市盈率遠低當年 非泡沫
今次上漲的速度跟2000年的急升狀態無法比擬,部分分析認為今次高位並非泡沫,風險不大。2000年3月納指成分股企業市盈率達189.75倍,目前為31.96倍。雅虎當年市盈率達787倍,近期只有36倍。蘋果當年市盈率為37倍,目前只有17倍。
近期納指上漲,很大程度由於蘋果股價上揚。它的權重達到納指一成,受iPhone 6銷情帶動,蘋果上季盈利達180億美元,是美國企業歷來最佳的季度盈利,令蘋果市值升至7500億美元以上,成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是排第二、三的美企Google和埃克森美孚總和。
亞馬遜、思科上季業績亦出乎市場預期,帶動納指向上。蘋果、亞馬遜、facebook、Google、雅虎、百度、生化公司Amgen、Biogen Idec、Celgene、Gilead、Mylan、Regeneron及Vertex就佔了納斯達克100指數市值五成以上。
當年龍頭微軟 市值跌近半
科網股泡沫時期的動力股,很多已銷聲匿迹。當年在納指綜合成分股排名前10大的WorldCom其後破產被收購,Sun Microsystems則被甲骨文收購。
15年來仍保持納指成分股前10名的只有微軟、思科和英特爾,但市值已大縮水。當年在納指市值最高的微軟,市值由逾6000億美元,跌至3600億美元。思科市值亦由4660億美元,跌至1540億美元。英特爾則由4010億美元跌至1610億美元。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與科網泡沫時代相比,科技股比重大降。資訊科技公司在納指成分股的比重,由1999年底的57%降至43%。軟件公司的比重更由24%降至10%。生物製藥品、有線電視等比重則有所上升。
(綜合報道)
《華爾街日報》指出,納指周一收市輕鬆突破5000點大關情况罕見。主要股指通常在交易時段上試高位後就會回落,要一段時間才能在高位以上收市。不過納指在周一交易時段上試5000點後,同日就高收於這關口之上。即使在2000年3月納指處於亢奮狀態,它在首次觸及5000點後,也要在多天後才能在高位收市。
破5000點 距科網高位一步之遙
納指周一距2000年3月10日收市時所創的5048.62點歷史高位相差不遠。受惠於美國經濟增長、企業盈利上漲及低息環境,道指與標指近年創了數十次新高,納指距離歷史高位仍有一步之遙。
由於納指成分企業的利潤和派息穩定增長,納指自2009年3月美市觸底以來累計升幅達295%,標指同期上漲213%,道指則上漲179%。納指今年以來累升5.7%,標指和道指分別漲2.8%和2.6%。
分析:市盈率遠低當年 非泡沫
今次上漲的速度跟2000年的急升狀態無法比擬,部分分析認為今次高位並非泡沫,風險不大。2000年3月納指成分股企業市盈率達189.75倍,目前為31.96倍。雅虎當年市盈率達787倍,近期只有36倍。蘋果當年市盈率為37倍,目前只有17倍。
近期納指上漲,很大程度由於蘋果股價上揚。它的權重達到納指一成,受iPhone 6銷情帶動,蘋果上季盈利達180億美元,是美國企業歷來最佳的季度盈利,令蘋果市值升至7500億美元以上,成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是排第二、三的美企Google和埃克森美孚總和。
亞馬遜、思科上季業績亦出乎市場預期,帶動納指向上。蘋果、亞馬遜、facebook、Google、雅虎、百度、生化公司Amgen、Biogen Idec、Celgene、Gilead、Mylan、Regeneron及Vertex就佔了納斯達克100指數市值五成以上。
當年龍頭微軟 市值跌近半
科網股泡沫時期的動力股,很多已銷聲匿迹。當年在納指綜合成分股排名前10大的WorldCom其後破產被收購,Sun Microsystems則被甲骨文收購。
15年來仍保持納指成分股前10名的只有微軟、思科和英特爾,但市值已大縮水。當年在納指市值最高的微軟,市值由逾6000億美元,跌至3600億美元。思科市值亦由4660億美元,跌至1540億美元。英特爾則由4010億美元跌至1610億美元。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與科網泡沫時代相比,科技股比重大降。資訊科技公司在納指成分股的比重,由1999年底的57%降至43%。軟件公司的比重更由24%降至10%。生物製藥品、有線電視等比重則有所上升。
(綜合報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