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日起至9月30日上交所及港交所(0388)進行「滬港通」多項測試,中港券商繼續「炒上」,在4月宣布今年10月會推出滬港通以來,港交所股價已升了37%,並創3年多以來高位,部分本地或內地證券行也輪流炒上。
本地證券行被憧憬「滬港通」後會帶動成交額上升,證券行佣金收入相應增加。同時,早前本地證券行敦沛(0812)獲內地金融機構收購,藉以令服務做到「一條龍」,所以近期本地個別中小型證券表現突出。新鴻基證券(0087)策略師溫傑表示,「滬港通」令證券行業務得以擴展,相信中長線前景不俗。明報記者 龍彩霞
本港中小型券商股近期紛紛向好,溫傑指「滬港通」將為證券行業的生意變得多樣化。不過,短線因為中港兩地制度及交收時間不同,兩地投資者需要時間適應。獨立股評人胡孟青表示,本地證券行做好以短炒為主,不建議長線持有,因為本地證券券欠人才分析內地A股市場,對有興趣參與A股市場的投資者吸引力有限。
中資券商買殼 惹炒作
華富國際(0952)副主席兼行政總裁林建興在業績會上表示,中期而言「滬港通」對證券行的投資選擇增多能刺激成交量。但他擔心實際交收情况,因人民幣不及美元、歐元可自由流通,供求有機會失衡。
內地券商出重手收購本港證券行,令華資券商忽然變得搶手,「身價」漲升。其中,耀才(1428)主席葉茂林早前透露獲中資機構提出收購及合作的建議,但暫時未有落實任何合作計劃。而華富國際就指一直存在不同的發展計劃及想法,並認為在滬港通需求下,本地券商股的「殼價」看好。
事實上,自滬港通於4月中宣布後,內地券商已傳出多宗併購本港券商的消息。今年4月底,內地國金證券公布擬用1.9億元收購粵海證券和粵海融資。6月中旬,西南證券成功以約3.5億元收購敦沛金融51%股權,南華金融(0619)及時富金融(0510)亦透露獲中資券商洽購股權。
A股分析報告少 沒優勢
雖然,本地證券商消息連連,但胡孟青卻對本地證券行前景存疑,並認為投資者應抱短炒心態,不要視「滬港通」是「靈丹妙藥」,因為本地證券行對內地A股市場熟悉度不高,而且分析報告也甚少,難以鼓勵該等證券客戶積極參與。再者,本地證券行賺錢業務以孖展及企業融資為主,但中國A股市場暫不接受孖展投資,短期內本地證券行升勢純為概念,暫時未見能為盈利帶來很大回報。她申報自己持有一隻本地證券股新華匯富(0188),已持該股4年,買入為0.29元。雖然現時未回到買入價,但該公司一直有做企業融資,對前景仍然有信心。
她續指出,現時不少本地證券行不時有被收購傳聞,但投資者要小心當中風險。因為大部分以流言為主,難以中長期支持股價。
[龍彩霞 滬港通尋寶]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